物腐虫生意思是什么
物腐虫生(拼音:wù fǔ chóng shē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荀子及其弟子《荀子·劝学》。
物腐虫生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物腐虫生(拼音:wù fǔ chóng shē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荀子及其弟子《荀子·劝学》。
物腐虫生指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分句。
物腐虫生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战国·荀子及其弟子《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衍生典故
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物腐虫生”。
物腐虫生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范增虽说年已古稀,但他平日在家爱动脑筋想问题,素以遇事能想出奇特的对策而闻名乡里。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第一个发动反秦起义后,不到半年就被他自己的车夫杀死了。范增就找着在江东刚举起反秦义旗不久的项梁(项羽的叔父),讲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独特看法,他说:“陈胜之所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起义之后,不立楚王的后代为首领,而自立为张楚王,民心不顺。”进而范增就建议项梁,为了提高自己领导的这支反秦义军的威望,不要自立为王,应该弄一个原来楚国君主的后人做名义上的头目,以资号召各路义军。
开始,项梁对范增的计谋并不理解,沉默了好一会都没讲话。于是范增又进一步开导他说:“秦国灭韩、赵、魏、燕、齐、楚六国,其中楚国失败得最冤枉啊。当年(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应秦王之约,到秦国会盟,却被秦王扣留,后来就死在秦国,直到今天,楚国人还怀念他,痛恨秦王背信弃义。因此,有一位楚国的预言家就断言:‘楚国即使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然还是楚国’。”说到这里,范增看了看听得人了神的项氏叔侄,接着又讲道:“这话讲得多对啊,您项梁从江东起义以后,散居在楚国四面八方的将领,都争着归附,就是因为你们项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众人相信您能再立楚王的后人做领袖。”
项梁被说服了,就任用范增为谋士。不久,又从民间找到了一个正在帮人放牛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项梁把他请出来,让他用了祖父的称号,立为楚怀王。从此,楚军声威大震。
后来,项梁战死,范增又成了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是一个有武少谋、刚愎自用的人。他凭着自己的勇敢善战和范增的出谋划策,打了不少胜仗,成为灭秦的一支主要力量。当时,范增就预料到将来和项羽争天下的是刘邦。所以,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项羽反中刘邦的反间计,逐渐地疏远范增,削其权力,迫使范增不得不愤然离开项羽,于公元前204年忧虑而死。宋朝时,苏轼在《范增论》中述说至此,感慨万端地写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物腐虫生成语寓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一件东西只有自身先腐烂了,才会生出虫子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疑心,才会听信他人的谣言和诽谤。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人自身先有了弱点,而后才会为人所利用;其次,物腐虫生以仔细观察得出的经验法则,表示祸难本身有迹可循,不及时察觉、弥补,终将酿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缝起火而焚烧殆尽。见微知著,同样也可对应于人事:人的每次决定与应对,每一步都念念相续,逐渐形塑自我人格,影响人际关系。人的成败去留,也往往可从诸多不起眼的小细节中早现端倪,厘清脉络。因此待人接物必须时时谨慎,审时度势,也可学习从小处发微体察的功夫。
物腐虫生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物腐虫生”指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分句。
运用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四七回:“本县若执‘物腐虫生’之理究治起来,不说你这嫩皮肉受不得这场桁杨摧残,追比赌赃不怕你少了分文。”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二一八回:“虞重死得虽冤,物腐虫生,并非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