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什么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音:yùn yòng zhī miào cún hū yì x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脱脱《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音:yùn yòng zhī miào cún hū yì xī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脱脱《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用兵的奥妙,全在于用心思考。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状语、分句。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列传·卷一百二十四》:“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语故事
公元1122年,宋朝派人到黄河以北招募对辽作战的士兵。十九岁的岳飞应征入伍。由于他智勇双全,很快被提拔为头领。
公元1125年,金兵在攻灭辽国以后,又大举南侵,其中一路准备渡过黄河扑向宋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岳飞奉命率领三百名骑兵,赶往渡口阻击金兵。
到了渡口,岳飞趁敌军立足未定之时,指挥骑兵猛冲过去,杀得金兵狼狈逃窜,从而使他们扑向汴京的企图严重受挫。由于岳飞多次出奇兵重创金兵,副元帅宗泽曾夸奖说:“你的智勇才艺,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但你只擅长野战,这不是万全之计。我有一部古阵图,你拿去学学,将会前途无量。”
岳飞接过古阵图,婉转地说:“多谢元帅厚爱。末将以为,排好阵势再战,这是兵法上常用的;至于运用得巧妙、灵活,那全在于思考(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个将领最重要的是善于知己知彼,临阵应变,才能出奇制胜。”宗泽听了点头称是,更加欣赏岳飞的才能。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语寓意
宋朝对辽、金作战,讲究布阵,而阵图往往是事先拟好的,有些还直接出自中枢,将帅必须按阵布防,不得违背。至于阵图是不是适合疆场的地理人文状况,那就不知道了。这样一种作战方式,怎能不打败仗?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地理人文因村因乡因景而异,不从实际出发,不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必然处处被动,时时受制于敌。岳飞正由于突破了按阵图布防和出击的常规,才能屡建战功。
“运用之妙”贵在“妙”。古往今来,大凡杰出的领导者或指挥员,在实施战略目标时,都能够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采取恰当的处置方式,有效地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不利因素,促使组织始终沿着预定的轨道健康运行。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勺交战,弱小的鲁国仰仗曹刿“一鼓作气”的战法,一举击败强盛的齐国,创造了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三国时期,诸葛亮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七擒七纵孟获,终于收到“服诸蛮”的奇效。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由于马劣等因素每每败北,后在谋士孙膑的策划下,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终于赢得比赛。
在高新科技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时代,高新技术装备也必将不断更新。现代军人要想把握制胜命脉,就必须既重视掌握其技术性能,更注重在此基础上的战术运用,力求技战兼济,物超所值。“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九百年前岳飞的至理名言,对于今天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用兵的奥妙,全在于用心思考。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运用示例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纤巧句》:“两两勘较,以悟其微,始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语,古人不我欺也。”
郭沫若《韩非子的批判》:“术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玩弄起来,似乎很不容易摩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