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处屋意思是什么
燕雀处屋(拼音:yàn què chǔ w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孔鲋《孔丛子·论势》。
燕雀处屋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燕雀处屋(拼音:yàn què chǔ w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孔鲋《孔丛子·论势》。
燕雀处屋用于比喻安居而丧失警惕,或处境危险而不自知。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燕雀处屋成语出处
战国·孔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燕雀处屋”。
燕雀处屋成语故事
孔鲋是孔子九世孙,战国末年,他旅居魏国,是当时的著名人士。他在《论势》中,记述了一件当时发生在魏国的事情,秦兵攻伐赵国,赵国的近邻是魏国,魏国的大夫们对此并不警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打败了,我们就乘它危急之机出兵袭击,可以取得大胜。”
魏国的国相子顺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以来,没有打过败仗,此次秦兵肯定胜赵,你们必定无‘机’可乘!”
大夫们辩解说:“就算赵国必定要被打败吧,那么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正是对我国有利吗!”
子顺说:“秦国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他灭亡了赵国,一定要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要遭殃了。”接着,子顺便讲了个故事:燕子或麻雀一类的小鸟,住在人家的屋檐上,以为住在这样的地方是太平、最可靠的了。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往上直冒,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无法避免,而燕雀们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想不到大祸快要临头了。子顺讲完后,严肃地对魏国大夫们说:“现在你们全然想不到,赵国如被攻破,大祸即将临到自己头上,难道我们可以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燕雀处屋成语寓意
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才能成功,说话前先有准备,就不会语义不通;做事前先有准备,就不会遭遇困难;讲道理前先有定则,就不会理屈词穷。前定,就是远虑;不跆、不困、不疚、不穷,就是无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处在安稳之时,不可为舒适的环境所陶醉,忘记思虑可能发生的危难。那些因一点快乐便沾沾自喜的人,目光实在短浅;那些耽于欢乐、大祸临头不知躲避的人,便是可悲可怜的糊涂虫了。成语告诉人们,人需早觉悟,有远见,不为暂时的愉悦遮避双眼,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警惕隐患,做一个清醒的人。否则,他的快乐与灭亡与燕雀无异。
燕雀处屋成语运用
成文用
“燕雀处屋”用于比喻安居而丧失警惕,或处境危险而不自知。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三回:“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二:“这叫做燕雀处堂,不知祸之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