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是什么意思
笃,汉语二级字,读作dǔ,最早见于小篆(《说文解字》中),其本义是马行走缓慢,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马行顿遟”,后延伸至忠实专一、深厚、厚重、加厚等。
笃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
笃,汉语二级字,读作dǔ,最早见于小篆(《说文解字》中),其本义是马行走缓慢,即《说文解字》所谓的“马行顿遟”,后延伸至忠实专一、深厚、厚重、加厚等。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笃汉字源流
笃,形声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小篆中的“笃”字(图1、图2)由竹和马组成,隶书中的“竹”与“艸”常相混,故“笃”字在隶书中也写作“䔍”(图3、图4),楷书写成“笃”。在字义上,笃”字的本义为马行走缓慢,引申为深厚、厚重;又引申为沉重(多指病势);又从厚重引申为加厚。
笃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dǔ |
动词 |
加厚,增厚。 |
thicken |
《孟子·梁惠王下》:以笃周祜。 |
|
通“督”,视察。 |
supervise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笃,假借为“督”。 |
察笃 |
||
名词 |
姓。 |
凌迪知《万姓统谱·沃韵》:笃,见《姓苑》。 |
|||
形容词 |
马行迟顿。 |
slow(of horse) |
许慎《说文解字》:笃,马行顿迟也。 |
笃么 |
|
牢固,坚实。 |
firm |
《尔雅·释诂》:笃,固也。 |
笃固 |
||
忠实,专一。 |
sincere |
《吕氏春秋·孝行》:朋友不笃,非孝也。 |
笃人 |
||
切实,确凿。 |
reliable;true |
《论语·先进》:论笃是与,君子者乎? |
笃见 |
||
丰厚,深厚。 |
rich and generous |
《尔雅·释诂》:笃,厚也。 |
笃顾 |
||
敦厚。 |
thick |
《诗经·唐风·椒聊》:硕大且笃。 |
|||
副词 |
甚,深,常形容病势沉重。 |
very;seriously |
班固《汉书·疏广传》: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
病笃 |
|
象声词 |
无义。 |
《寨儿令·风月担儿》:妻儿每笃笃喃喃,朋友每两两三三。(《雍熙乐府·卷十八》) |
笃笃 |
(参考资料:)
笃古籍解释
笃说文解字
【第十上】【马部】
笃,马行顿遟。从马,竹声。冬毒切。
笃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部】笃
《广韵》:冬毒切,《集韵》、《韵会》、《正韵》:都毒切,并音督。《广韵》:厚也。《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书·洛诰》:笃前人成烈。《诗·大雅》(《大雅·皇矣》):则笃其庆。《尔雅·释诂》:笃,固也。疏:物厚者牢固。
又纯也。《礼·儒行》:笃行而不倦。注:犹纯也,纯壹之行。
又马病也。《说文》:马行顿迟。
又人疾甚曰“笃”。《史记·范睢传》应侯遂病称笃。
又地名。《水经注》:平原县有笃马河,东北入海五百二十里。
又叶徒对切。杨戏《赞赵到》:镇南祖疆,监军尚笃。豫戎任,任自封内。
《正韵》:亦作“竺”。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 书影 |
同文书局本 《康熙字典》书影 |
笃字形书法
笃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笃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笃各体书法
篆书(2张) | 隶书(2张) | 楷书(4张) | |||
篆书 |
隶书 |
楷书 |
|||
行书(4张) | 草书(6张) | ||||
行书 |
草书 |
笃音韵汇集
字头 |
小韵 |
韵目 |
韵部 |
韵母 |
反切 |
声调 |
声母 |
声符 |
|
---|---|---|---|---|---|---|---|---|---|
上古音系 |
笃 |
笃 |
觉 |
竹 |
|||||
广韵 |
笃 |
笃 |
沃 |
沃 |
冬毒 |
入声竹 |
端 |
||
中原音韵 |
笃 |
督 |
鱼模 |
鱼模合 |
入声作上声 |
端 |
|||
洪武正韵 |
笃 |
笃 |
一屋 |
东 |
都毒 |
入声 |
|||
分韵撮要 |
笃 |
笃 |
第六东董冻笃 |
笃 |
阴入 |
端 |
(参考资料:)
笃常用词组
笃爱 |
笃诚 |
笃定 |
笃好 |
笃厚 |
笃疾 |
笃见 |
笃教 |
笃论 |
笃么 |
笃睦 |
笃切 |
笃敏 |
笃仁 |
笃人 |
笃尚 |
笃深 |
笃慎 |
笃生 |
笃实 |
笃速 |
笃孝 |
笃信 |
笃行 |
笃学 |
笃意 |
笃志 |
笃挚 |
笃至 |
笃重 |
笃悠悠 |
笃定心思 |
笃定泰山 |
笃而论之 |
笃好斯文 |
笃论高言 |
笃实好学 |
笃念旧思 |
笃新怠旧 |
笃信好学 |
笃学不倦 |
笃志好学 |
(参考资料:)
笃方言集汇
◎ 赣语:dwuk5 一脸笃紫
◎ 粤语:du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