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衣戏彩是什么意思
斑衣戏彩(拼音:bān yī xì cǎ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徐坚《初学记》引西汉·刘向《孝子传》。
斑衣戏彩是什么意思?详细介绍
斑衣戏彩(拼音:bān yī xì cǎ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徐坚《初学记》引西汉·刘向《孝子传》。
斑衣戏彩(斑衣:指五彩衣服;戏彩:穿着五彩衣服戏耍)指穿着五彩衣服逗父母高兴,以尽孝道。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斑衣戏彩成语出处
唐·徐坚《初学记》引西汉·刘向《孝子传》:“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着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斑衣戏彩”。
斑衣戏彩成语典故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约公元前479),春秋晚期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老莱子是楚国人。公元前538年,楚国以武力消灭了赖国,把赖国的诸侯贵族及国人全部集中迁往鄢地安置。二十来岁的老莱子随族人迁徙。公元前479年,楚国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躲避乱世,七十多岁的老莱子携家眷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南麓(今荆门古城西关外),隐身躬耕。
老莱子已经年过七旬,白发苍苍了,却仍然非常孝敬父母,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供奉父母。父母有任何要求,老莱子都会毫无怨言地满足他们。除了让父母衣食无忧,老莱子还非常重视父母的精神生活。为了让父母的生活不那么枯燥无聊,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漂亮的、叫声动听的鹦鹉,为父母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和色彩。看到父母喜上眉梢,老莱子心中也十分高兴。
由于年事已高,又加上常年辛苦治学,老莱子看起来愈发地苍老了。父母见儿子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不禁感叹道:“连我们的儿子都这么苍老了,可见我们也时日无多了呀!”听到父母的这番话,老莱子不禁忧心忡忡,便想方设法让父母重新高兴起来。于是,他特意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手里拿着孩童们玩耍时时常拨弄的拨浪鼓,一边扭腰跳着舞,一边拨弄着拨浪鼓,动作十分滑稽,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一般。老莱子的父母见了,不禁喜上眉梢,愁绪一扫而空。
斑衣戏彩成语寓意
古有烽火戏诸侯博红颜一笑,也有彩衣舞杂耍博父母一笑。人生七十古来稀,装痴扮傻更稀奇,人尚在襁褓的时候,父母经常要哄逗子女,可人们长大后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却往往容易忽视父母。古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语告诉人们,人生在世,应该孝顺父母,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顺父母,不仅要让他们衣食无忧,更要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孝顺父母也并不在于有多少为父母制造欢乐的能力,而在于是否有一颗全身心关怀父母的心。
斑衣戏彩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斑衣戏彩”(斑衣:指五彩衣服;戏彩:穿着五彩衣服戏耍)指穿着五彩衣服逗父母高兴,以尽孝道。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杨万里《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诗:“斑衣戏彩春无价,玉版谈禅佛不如。”
清·曹雪芹《红楼梦》五四回:“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儿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
清·艾衲居土《豆棚闲话》五:“便是虞廷百兽率舞,老莱戏彩斑衣,我也不让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