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系统介绍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系统介绍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系统介绍

分布式数据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由若干个数据采集站和一台上位机以及通信线路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如同大型中心系统,必须有许多成分一起工作,单个部分的行为及各个部分如何协调工作,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站点自治性、分布透明性。

分布式数据系统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物,由若干个数据采集站和一台上位机以及通信线路组成。数据采集站相当于小型的集中式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单片机控制的数据采集装置组成,位于被测对象附近,可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任务,采集的数据将数字信号的形式传送给上位机,从而克服了模拟传输的固有缺点。

上位机一般是高档微机或工作站,一方面,将各个数据采集站送来的数据,集中处理、显示、打印或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中,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系统的控制参数发送到各个数据采集站,以提供数据采集站的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站和上位机之间通常是采用主从方式的异步串行通信,由上位机确定传输数据。

分布式数据系统技术规格

主站模块

(1)扫描周期:每50~150毫秒对下接的12从站模块扫描1次,具体取决于从站模块的I/O组态;

(2)隔离能力:500Vdc(输入、输出、电源间)。

模拟输入模块

(1)精度:量程的±0.15%(12位分辨率);

(2)扫描周期:每隔5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3)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及输入通道间);

(4)输入阻抗:250Ω(电流输入)或1MΩ(电压输入)。

模拟输出模块

(1)精度:量程的±0.15%;

(2)扫描周期:每隔10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3)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与输出通道间);

(4)驱动能力:700Ω(24V输入电源)。

热电阻输入模块

(1)精度:读数的±0.25%;

(2)分辨率:±0.1℃;

(3)扫描周期:每隔1.3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4)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与输入通道间);

热电偶输入模块

(1)精度:±3℃;

(2)分辨率:0.5℃;

(3)扫描周期:每隔5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4)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与输入通道间);

(5)输入阻抗:

10MΩ;

(6)断偶保护:高限驱动。

数字输入模块

(1)扫描周期:每隔10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2)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与输入通道间);

(3)输入阻抗:3300MΩ;

(4)最大输入电压:30Vdc;

(5)阈值电压:>7V为高电平,<0.5V为低电平。

数字输出模块

(1)扫描周期:每隔10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2)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与输出通道间)。

继电器输出模块

(1)扫描周期:每隔10毫秒对每个通道扫描一次;

(2)隔离能力:500Vdc(通讯线间:通讯线与电源间:通讯线、电源与输出通道间);

(3)触点参数:8通道模块的继电器为SPDT,容量为3A@24Vdc或110Vac;12通道模块的继电器为常开SPST,容量为1A@24Vdc或0.5A@110Vac

分布式数据系统基本特征

物理分布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多个站点上。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具有物理分布性。

逻辑整体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分散在各个站点上的数据,在逻辑上构成了一个整体,由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可以被所有用户(全局用户)共享。

站点自治性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各站点的数据都是由本地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能完成本站点上的局部应用。局部用户所使用的数据可以不参与到全局数据库中,局部用户可以独立于全局用户。

分布透明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虽然在物理上是分散的,但是用户访问这些数据时,不必知道数据如何分布在各个站点上,可以像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除了以上基本特征外,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还具有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各局部的DBMS可以独立地管理局部数据库,实现局部数据库的共享,完成局部应用。同时,系统中设有集中控制机制,协调各局部DBMS的工作,执行全局控制管理功能,实现全局数据共享,完成全局应用。

另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改善系统的性能,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允许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即将同样的数据分布在多个站点。这样当一个站点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其他站点上的相同数据副本进行操作来减少通信开销。同时,利用数据分布在多个站点的特性,可以提高一些事务执行的并发度,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

最后,数据的分布必然造成事务执行和管理的分布性。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可串行性、隔离性和永久性,以及事务的并发控制与恢复、数据完整性与安全性等,都应考虑分布性。这样,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很多概念和技术,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都有了不同的、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实现也比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更为复杂。

分布式数据系统数据模型

分布式数据模型可以分为三种:分布式存取、复制数据、分布式数据。至少要考虑三种类型的数据:文件、数据库、对象。

分布式文件系统典例

(1)Sun NFS ——网络文件系统;

(2)OSF DCE/DFS —— 分布式文件系统;

(3)IBM DDM —— 分布式数据管理;

(4)Microsoft NTFS —— 窗口NT文件系统。

关系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取典例

(1)Oracle SQL*Net;

(2)IBM DRDA —— 分布式关系数据库体系结构;

(3)Microsoft ODBC —— 开放数据库连接。

分布式存取对象典例

(1)OMG CORBA ——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2)IBM DSOM —— 分布式系统对象模型;

(3)Novell AppWare;

(4)Microsoft OLE —— 对象连接和嵌入;

(5)CIL OpenDoc。

旅游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