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件数据缓冲器介绍
为了缓和 CPU与 I/O 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提高 CPU 和 I/O 设备的并行性,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几乎所有的 I/O 设备在与处理机交换数据时都用了缓冲区。文件数据缓冲器是指用于缓存文件数据的设备。文件数据一般存储磁盘中,磁盘的速度远远低于CPU速度,为了缓和两者矛盾,计算机系统中设置了文件数据缓冲器。
文件数据缓冲器简介
文件数据缓冲器是指用于缓存文件数据的设备。主要原因是硬盘运行速度与CPU运行速度不匹配,为提高CPU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文件数据缓冲器的方法有两种:磁盘缓存和SPOOLing方式。主要作用加快文件数据输入输出速度。
文件数据缓冲器缓冲器
在计算机领域,缓冲器指的是缓冲寄存器,它分输入缓冲器和输出缓冲器两种。前者的作用是将外设送来的数据暂时存放,以便处理器将它取走;后者的作用是用来暂时存放处理器送往外设的数据。有了数控缓冲器,就可以使高速工作的CPU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和缓冲作用,实现数据传送的同步。由于缓冲器接在数据总线上,故必须具有三态输出功能。
文件数据缓冲器磁盘缓存
由于目前磁盘的 I/O 速度远低于对主存的访问速度, 因此将频繁使用的一部分磁盘数据和信息,暂时存放在磁盘缓存中,可减少访问磁盘的次数。磁盘缓存本身并不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存储介质,它依托于固定磁盘,提供对主存储器存储空间的扩充,即利用主存中的存储空间, 来暂存从磁盘中读出(或写入)的信息。 主存也可以看做是辅存的高速缓存, 因为,辅存中的数据必须复制到主存方能使用;反之,数据也必须先存在主存中,才能输出到辅存。
一个文件的数据可能出现在存储器层次的不同级别中,例如,一个文件数据通常被存储在辅存中(如硬盘),当其需要运行或被访问时,就必须调入主存,也可以暂时存放在主存的磁盘高速缓存中。大容量的辅存常常使用磁盘,磁盘数据经常备份到磁带或可移动磁盘组上,以防止硬盘故障时丢失数据。有些系统自动地把老文件数据从辅存转储到海量存储器中,如磁带上,这样做还能降低存储价格。
文件数据缓冲器SPOOLing方式
为了缓和 CPU 的高速性与 I/O 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引入了脱机输入、 脱机输出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专门的外围控制机,将低速 I/O 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或者相反。事实上,当系统中引入了多道程序技术后,完全可以利用其中的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入时的外围控制机功能, 把低速 I/O 设备上的数据传送到高速磁盘上; 再用另一道程序来模拟脱机输出时外围控制机的功能,把数据从磁盘传送到低速输出设备上。这样,便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 CPU 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 SPOOLing(Simultaneaus PeriphernalOperating On Line),或称为假脱机操作。
文件数据缓冲器POOLing 系统的组成
由上所述得知,SPOOLing 技术是对脱机输入、输出系统的模拟。相应地,SPOOLing系统必须建立在具有多道程序功能的操作系统上,而且还应有高速随机外存的支持,这通常是采用磁盘存储技术。SPOOLing 系统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 输入井和输出井。这是在磁盘上开辟的两个大存储空间。输入井是模拟脱机输入时的磁盘设备,用于暂存 I/O 设备输入的数据;输出井是模拟脱机输出时的磁盘,用于暂存用户程序的输出数据。
(2) 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为了缓和 CPU 和磁盘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在内存中要开辟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缓冲区用于暂存由输入设备送来的数据,以后再传送到输入井。输出缓冲区用于暂存从输出井送来的数据,以后再传送给输出设备。
(3) 输入进程
和输出进程 SPo 。这里利用两个进程来模拟脱机 I/O 时的外围控制机。其中,进程
模拟脱机输入时的外围控制机,将用户要求的数据从输入机通过输入缓冲区再送到输入井,当 CPU 需要输入数据时,直接从输入井读入内存;进程
模拟脱机输出时的外围控制机,把用户要求输出的数据先从内存送到输出井,待输出设备空闲时,再将输出井中的数据经过输出缓冲区送到输出设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