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品质量检验介绍
产品质量检验,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检查、测量、试验、度量,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活动。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不同,每种产品都有各自的质量特性。这些特性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质量要求在产品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工艺制造技术文件中明确规定,作为质量检验的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参照基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毛坯、半成品、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把关,使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以确保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维护生产者信誉和提高社会效益。产品质量检验是生产中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革命前手工业生产时代的小规模生产作坊内,一个或几个生产人员完成生产的全过程,操作者自我检验,自我负责。随着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的直接管理者在操作人员中授权专人完成质量检验工作,形成早期的检验人员。在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以美国工程师F.W.泰勒为代表的倡导下,将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确立专职检验制度,包括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检验机构,制定检验的技术标准等。20年代,以美国工程师W.A.休哈特等为代表,针对质量检验单纯起到“事后把关”作用的缺点,引入数理统计的方法,提出了抽样检验及统计过程控制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军方在采购时强制采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自动化在线检测技术广泛应用,检验的集成度也明显增加。自动生产、自动检测、自动判断、自动反馈、自动补偿都由计算机闭环系统适时控制和调整,使质量检验的水平和时效性有了极大提高。产品质量检验一般可分四个步骤进行:
①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
②测量或试验。
③比较和判定。
④记录和处理。检验有关人员签字确认和认可。根据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决定。
产品质量检验适用对象
(1)从事生产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商业、物流等企业从业人员;
(2)质量管理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等相关人员;
(3)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质量专业工作及相关工作的人员。
(4)有志于加入质量事业领域的各类人员等。
产品质量检验验证流程
参加质量检验员人员能力验证需向指定的单位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培养培训,经过培养培训学时达标者,可获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颁发的《学时证明》,凭借《学时证明》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人员能力验证综合服务平台参加相应专业的人员能力验证。
产品质量检验证书颁发
经培养培训学时达标并人员能力验证合格者,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颁发质量检验员人员能力验证证书,并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官网查询验证。
产品质量检验主办单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直属正司级事业单位 ,是我国国家层面从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研究的科研机构和智库型机构,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策理论、学术研究、监管辅助、标准研究、从业人员能力提升为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