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校样介绍
毛校样、毛校拼版后未经任何校对的校样称为毛校样。印刷厂的校对人员对毛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毛校,毛校一般仅进行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两次毛校。
毛校样概念含义
校次指校对的次序和遍数。一般书刊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校红四个校次。必要时可增加校次。
毛校样校对工作
校(jiào)对工作是工作的继续,是出版工作赖以完成的基本条件。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道独立工序,它的根本任务是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存在的错误。因此,校对工序便成为确保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关节。实际上,不但报纸、书刊等出版物需要校对,而且一切文字形式出现的作品、文件、信函等文献也需要校对。这是因为人们从事撰稿、抄写、打字或排版等过程,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总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疏忽或错误。这时,若不加以校正,就会铸成白纸黑字的事实,而这种“白纸黑字”的错误的危害性是显然的。即使是一般性错误,也会使读者感到疑惑或误解;严重的,则可能造成重大的政治错误或严重的技术事故。因此,责任校对、责任和作者都对出版物负有一定的政治、技术责任。
毛校样校对职责
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这里所指的原稿,并非指作者的投稿,而是指经过
加工并发排的编发稿)。所谓“对原稿负责”,就是忠实地反映原稿上所书写和批注的一切
内容,即通过校对,消灭校样上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文字、符号、标点、图表、版式等错误。
“对原稿负责”是一切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一般地说,校对人员只要做到对原稿负责就算
完成任务了,然而,“对原稿负责”仅仅是对校对人员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职责。一个
好的、尽责的校对人员,不但能够准确无误地校对原稿,而且能够发现原稿上可能存在的差
错,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帮助或作者校正。
毛校样校样校次
校样 将铅排的活字版推到打样机上印出的纸样,或由照排机排出的版面(软版或相纸)的复印样,均称为校样。校样是专供校对人员用校对符号指示排版错误的印样。
校次 指校对的次序和遍数。一般书刊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校红四个校次。必要时可增加校次。
毛校样、毛校 拼版后未经任何校对的校样称为毛校样。印刷厂的校对人员对毛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毛校,毛校一般仅进行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两次毛校。
长条校样 对于词典、工具书或某些尚未定稿的书、报,由于需要经常改动,这时,便可按规定的行宽和行距排成不合版面的长条,这种狭长的未经拼版的校样称为长条校样。长条校样也是一种毛校样。
红样 经过校对的校样称为红样,因校对人员常用红色墨水笔进行校对,故名红样。
配样、改样 印刷厂的拣字人员按照红样上批注的校对符号,查出错字和缺字,并把要补上的字一一找出来,以供改版之用,这一工序称为配样(查样)。印刷厂的改版人员按照红样的要求改正排版的错误,这一工序称为改样或改版。
打样 把排好的活字版放在打样机上打印出校样的过程称为打样。
清样 经改版后打样,但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称为清样。清样是相对于红样而言的,有时也把已经全部消灭排、校过程的错误后打印出来的最后校样称为清样。
初校样、初校 毛校样经过毛校、配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初校样(头校样、一校样)。出版社的校对人员对初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初校(头校、一校)。
二校样、二校 初校样经过初校、配样、改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二校样,校对人员对二校样进行的较对称为二校。
三校样、三校 二校样经过二校、配样、改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三校样,校对人员对三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三校。
连校 为了减少改版次数,缩短出版周期,可以采用同时对校样进行多次校对、一次改增的方法进行校对,这种校对方法称为连校。连校有初二连校、二三连校、初二三连校、初二连校和三四连校等种。连校不能由同一校对人员自己连校,而应由不同的校对人员进行连校,且不同的校对人员必须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校对,这样才能做到既有区别,又各负其责。
校样份数 指每校次应打样的清样份数。印刷厂送给出版社的校样,一般以三次六份为限(一般是每个校次打样两份,必要时,也可按各个出版社的需要进行打样)。三次六份校样的费用包含于排版费内,印刷不得另行收费。
誊样 又称过样或拼样。誊样是把一份或几份校样上的改动,誊抄到另一份清样上。一般指或校对校正的校样上的改动,誊抄到要退改的校样上,以便退厂改样或付印(型)。
主校样、副校样 校样需要誊样时,校样至少得两份以上。其中和校对员或作者校对的校样分别称为主校样和副校样,副校样上的改动必须誊抄到要退改的主校样上。
复对 把副校样上的改动誊抄到主校样时,为了防止产生新的错误,需要对主校样进行复(查)校(对),这一工序称为复对。
整理 为了保证整个校样在退改前和付印前能取得格式上的统一和校对上的一致,就需要按校对的有关要求对校样作全面的检查,这一工序称为整理。
通读 按校样上的文字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称为通读。通读通常由责任亲自默读。通读不必核对原稿,只是在发现疑点时才去查阅原稿。通读是校对中一道重要工序,一般与三校同时进行。
通读样 由责任亲自默读,并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校样,称为通读校。通读校样属于主校样,它可以是三校样,也可以是三校样的誊样。
校红 又称核红、对红、付型复对,即指三校或通读以后改出的清样与通读样进行的核对。校红是校对的最后一道工序,它对整个核对质量起着最后把关的作用。为了防止差错,通常规定由两个人先后校红。
校红样 三校或通读以后改出的清样称为校红样,校红样通常是一式二份,一份作付印样用,另一份由部存档用。
付印样 有两种涵义:其一,校对工序全部完成后,责任在校红样上签署“付印(付型)”或“改后付印(改后付型)”,这样的校样称为付印样。如果三校时仍然错误较多,以致样红任务较重时,最好在校红样上签字付印。其二,三校或通读后,即由责任在三校红样或通读红样上签署“付印(付型)”或“改后付印(改后付型)”,这样的校样也称付印样。如果三校红样或通读红样上的错误寥寥无几,则可采用这种意义下的付印样。两种涵义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校红之后签字的,后者是校红之前签字的。孰前孰后,可由各出版社自行选用。
付印、付型、改后付印、改后付型 校样经校红后没有任何错误,即可签字付印或付型。需要打纸型的叫付型,不需要打纸型而直接用活字版印刷的叫付印。如果校样经校红后仍有少许错误,即可签字改后付印或改后付型。
纸型样 将活字版打成纸型以前,由于搬运的关系,可能使活字版产生掉字、散版等错误,这时,可将活字版重新打出校样,并与付印样进行校对。纸型样并非必需的。
上样机 活字版上机印刷以后印出来的第一份印样称为上机样。通过检查上机样,可以签活字版是否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