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酮介绍
紫罗兰酮(α-Iono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3H20O,无色至微黄色液体。呈暖的木香和具有较强的紫罗兰香气。稀释后呈鸢尾根香气,再与乙醇混合,则呈紫罗兰香气。香味比p紫罗兰酮好。沸点237℃,闪点115℃。不溶于水和甘油,溶于乙醇、丙二醇、大多数非挥发性油和矿物油。天然品存在于金合欢油、桂花浸膏等中。主要用以配制龙眼、树莓、黑莓、樱桃、柑橘等型香精。
紫罗兰酮紫罗兰酮
中文名称:紫罗兰酮
中文别名:芷香酮;环柠檬烯基丙酮;a-紫罗酮;4-(2,6,6-三甲基-2-环辛烯-1-基)-3-丁烯-2-酮
英文名称:alpha-Ionone
英文别名:ionone; (3E)-4-but-3-en-2-one; (3E)-4-(2,6,6-trimethylcyclohex-2-en-1-yl)but-3-en-2-one;
风险术语:R42/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紫罗兰酮编号系统
MDL号:MFCD00001565
RTECS号:EN0525000
BRN号:3197885
PubChem号:
紫罗兰酮物性数据
1、 性状:油状液体,有花香香气,香气似紫罗兰花,还有木香气息,并伴有果香香韵。
2、 相对密度(d254):0.932
3、 折光率(n20D):
14980
4、 闪点(℃):
104
5、 沸点(ºC):258
6、 沸点(ºC,1,47kpa):
131(1733pa)
7、 相对密度(20℃,4℃):0.9309
8、 相对密度(25℃,4℃):0.927
9、 常温折射率(n20):
14993
10.常温折射率(n25):
14966
紫罗兰酮毒理学数据
主要的刺激性影响:
在皮肤上面:可能引起发炎
在眼睛上面: 可能引起发炎
致敏作用:没有已知的敏化作用
紫罗兰酮生态学数据
总括注解
水危害级别1(德国规例)(通过名单进行自我评估)该物质对水有稍微危害的。
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
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紫罗兰酮分子结构数据
五、分子性质数据:
1、 摩尔折射率:61.70
2、 摩尔体积(cm3/mol):205.6
3、 等张比容(90.2K):492.0
4、 表面张力(dyne/cm):32.7
5、 极化率(10-24cm3):24.46
紫罗兰酮计算化学数据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
2、 氢键供体数量:0
3、 氢键受体数量:
1、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互变异构体数量:5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
17.1
7、 重原子数量:
14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28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
1、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
1、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
1、
紫罗兰酮性质与稳定性
1、 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主流烟气中。
2、 天然存在于覆盆子、烤杏仁、胡萝卜中。
3、a和β体可利用其衍生物的溶解性质不同分离。β-紫罗兰酮的缩氨基脲溶解度极小,可用于分离提纯β体,母液中的粗a-紫罗兰酮缩氨基脲可用稀硫酸使它转回成酮,再变成肟进行纯化。a和β体也可利用其亚硫 酸 氢钠加成物的性质不同分开。紫罗兰酮可用柠檬醛与丙酮在碱 性条件下 缩合,得到假性紫罗兰酮,如用路易斯酸或80%磷酸处理,主要得到a体 ;如用浓 硫酸和在较剧烈条件下处理 ,则得到β体。a-紫罗兰酮用于香料,β-紫罗兰酮用于合成维生素A。
紫罗兰酮合成路线
假紫罗兰酮 141-10-6 ——~75%—— 紫罗兰酮 127-41-3
文献:Markovich, Yu. D.; Panfilov, A. V.; Platunov, Yu. N.; Zhirov, A. A.; Kosenko, S. I.; Kirsanov, A. T.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 1998 , vol. 32, # 11 p. 603 - 605 Khimiko-Farmatsevticheskii Zhurnal, 1998 , vol. 32, # 11 p. 36 - 38
未登录 1277166-78-5 ——~67%—— 紫罗兰酮 127-41-3
文献:Merlini, Valentina; Gaillard, Sylvain; Porta, Alessio; Zanoni, Giuseppe; Vidari, Giovanni; Nolan, Steven P. Tetrahedron Letters, 2011 , vol. 52, # 10 p. 1124 - 1127
假紫罗兰酮 141-10-6 ——~1%—— β-紫罗兰酮 79-77-6 + 紫罗兰酮 127-41-3
文献:EP1921058 A1, ; Page/Page column 7-8 ;
紫罗兰酮原理
α和β体可利用其衍生物的溶解性质不同分离。β-紫罗兰酮的缩氨基脲溶解度极小,可用于分离提纯β体。母液中的粗α-紫罗兰酮缩氨基脲可用稀硫酸使它转回成酮,再变成肟进行纯化。α -紫罗兰酮肟冷却到低温时析出结晶,而β-紫罗兰酮的肟则为油状物,借此得以分离。
α和β体也可利用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性质不同分开,即β体的加成物在水蒸气蒸馏时分解,故可蒸出β体,留下的是α体加成物,可用碱处理再生成α体;或者将亚硫酸氢钠加成物溶液以食盐饱和,使α体加成物沉淀,而β体加成物则留在溶液中,分别再生得α和β-紫罗兰酮。
紫罗兰酮可用柠檬醛与丙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假性紫罗兰酮,如用路易斯酸或80%磷酸处理,主要得到动力学产物α-紫罗兰酮;如用强酸,例如浓硫酸和在较剧烈条件下处理,则得热力学产物β-紫罗兰酮。α-紫罗 兰酮用于香料,β-紫罗兰酮用于合成维生素A。
其合成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半合成从柠檬醛出发和丙酮进行反应生成假性紫罗兰酮,再环化合成紫罗兰酮。全合成由小分子出发合成紫罗兰酮。
紫罗兰酮用途
GB 2760—96规定为暂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