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顺序文件介绍
顺序文件是最常用的文件组织形式。顺序文件由一系列记录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形成。其中的记录通常是定长记录,因而能用较快的速度查找文件中的记录。
顺序文件文件组织形式
一个特殊的域,通常是每条记录的第一个域,称为关键域。关键域唯一地标识这条记录,因此不同记录的关键域是不同的。此外,记录按关键域来存储:文本关键域按字母顺序,数字关键域按照数字顺序。
顺序文件是记录按其在文件中的逻辑顺序依次进入存储介质而建立的,即顺序文件中物理记录的顺序和逻辑记录的顺序是一致的。若次序相继的两个物理记录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位置是相邻的,则又称为连续文件。
文件是记录的集合。文件中的记录可以是任意顺序的,因此,它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列。一般地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串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通常的办法是由时间来决定,即按存入时间的先后排列,最先存入的记录作为第一个记录,其次存入的为第二个记录……,以此类推。
第二种情况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可以按关键词的长短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从大到小排序;或按其英文字母排序。
顺序文件使用范围
顺序文件通常用于批处理应用中,并且如果这类应用涉及到对所有记录的处理(如关于机长或工资单的应用),则顺序文件通常是最佳的。顺序文件组织是唯一可以很容易地存储在磁盘和磁带上的文件组织。
顺序文件优缺点
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在对诸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即每次要读或写一大批记录。此时,对顺序文件的存取效率是所有逻辑文件中最高的;此外,也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能有效地工作。
在交互应用的场合,如果用户(程序)要求查找或修改单个记录,为此系统便要去逐个地查找诸记录。这时,顺序文件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就可能很差,尤其是当文件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例如,有一个含有104个记录的顺序文件,如果对它采用顺序查找法去查找一个指定的记录,则平均需要查找5×103个记录;如果是可变长记录的顺序文件,则为查找一个记录所需付出的开销将更大,这就限制了顺序文件的长度。
顺序文件的另一个缺点是,如果想增加或删除一个记录,都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为顺序文件配置一个运行记录文件(Log File)或称为事务文件(Transaction File),把试图增加、删除或修改的信息记录于其中,规定每隔一定时间,例如4小时,将运行记录文件与原来的主文件加以合并,产生一个按关键字排序的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