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致橡树全文解释
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歌,全文如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这首诗将爱情比喻为一棵橡树,表达了舒婷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是舒婷拒绝效仿的对象。凌霄花和鸟儿都是依附于其他事物的,凌霄花需要攀附高枝来炫耀自己,鸟儿需要在绿荫下重复单调的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舒婷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依附于其他事物的,不需要为了自己的表现而攀附高枝或重复单调的歌曲。
其次,舒婷将爱情比喻为“泉源”和“险峰”。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心;险峰则增加高度,衬托威仪,让人感到敬畏和崇高。这里,舒婷想表达的是,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一种既温柔又坚定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安慰和力量,同时也能够让人感到敬畏和崇高。
最后,舒婷说,“甚至日光,甚至春雨”,这里是在强调爱情的持久和坚韧。日光和春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元素,舒婷用它们来比喻爱情的持久和坚韧,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总之,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爱情诗歌,通过对橡树的比喻,表达了她对真正的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舒婷的致橡树全文解释
第一节借木棉表达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第二节表明木棉(她)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第三节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正是爱情双方都置身在同一现实环境中,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幸福的境遇,他们都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