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语叫:一亩三分地。这是从何而来的
人们说常“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的说法是从何而来?这事要从明清说起。明清时期,祭农耕耤之礼已十分完备。每年皇帝到先农坛祭祀先农,而后要到观耕台前的亲耕地进行示范性耕耘,完成对先农崇祭的全过程。
明清时,皇帝亲耕的田地,由周代的“千亩”,浓缩成了一亩三分地。这一亩三分地,就是皇帝的“自留地”。明清两朝,每年农历仲春亥日,皇帝都要率百官来先农坛,祭祀先农神,然后到具服殿脱下礼服,换上亲耕服,到耕台前面的一亩三分地,亲自耕田,以示亲农。
皇帝亲耕完毕,就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
明清时期北京城所剩的几座皇家祭坛,日坛、月坛、天坛、地坛都基本保存完整,而先农坛由于许多历史原因,已不完整,可用“支离破碎”来形容。先农坛在民国以后逐渐衰败,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现存的先农坛也被多家单位使用着。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神厨库院、具服殿、观耕台、太岁殿等建筑,已开辟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