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九天圣母庙年代
山西省长治市九天圣母庙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据庙内元元统二年(1334)重修碑记载,该庙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修。明崇祯五年(1632)进行了建庙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清代乃至民国年间亦多次修缮。
庙座北向南,为一进院。南北较短,东西较宽。前有山门戏楼,中为献亭,北为圣母殿。两则配以耳殿。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碑文内容大都记载了创修、增建及重修庙堂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宜。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修碑中记载,在宋代重修圣母殿的同时就创建了舞楼。这说明在宋代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就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与宗教文化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互为依存,共同发展。记载戏剧舞台的碑刻,在我省及国内极为少见。目前所知除沁县城内关帝庙宋代建起戏台的记载外,就数平顺九天圣母庙了。献亭作庑殿顶形制的尚属少见,这是超规模的设计与安排。九天圣母庙,作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北岳恒山九天圣母庙年代
隋朝。北岳恒山九天圣母庙始建于隋朝。
九天圣母庙位于中国山西省平顺县北社乡河东村,九天圣母庙始建于隋唐,坐北朝南,占地1840平方米。该庙始创于隋,北宋初重建,成为一个集宋、元、明、清四朝建筑于一庙的国宝单位。2001年6月25日,九天圣母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