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和天坛区别
先农坛是祀先农神的,天坛是祭天的
先农坛在宣武区永定门大街西。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农神的处所。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主要建筑有先农坛、观耕台、神仓、太岁殿、庆成宫等。坛为砖石砌成,方形一层,长宽各约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各八级。坛北有正殿5间,供奉先农神牌位,东房为神库,西房为神厨,西北为宰牲亭,神库和神厨之南各有井亭一座。民国初先农坛一度改为城南公园,30年代初东南角辟为体育场,北部则成为市场及街道。祭祀先农的坛,只是其中之一。南部原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所建的山川坛,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为天神、地抵二坛。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犹如座座里程碑,镌刻着人类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就,被视为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标志。
北京天坛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先农坛和天坛区别
天坛公园和先农坛公园同在北京的南边,一个在东城,一个在西城,两个公园遥相对应。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先农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
先农坛前身叫山川坛,是明朝永乐年间建造,后嘉靖年改建先农坛。主要用途: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
两个坛在建筑颜色上不一样,天坛用蓝色琉璃瓦,代表天的颜色;先农坛用绿色琉璃瓦,代表农耕。
先农坛的传说
先农坛的神仓位于太岁殿东部,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建筑。神仓有“天下第一仓”之誉。
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亲耕的田地,位于观礼台的南方。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
2021年12月07日开始,天坛公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现在先农坛古建博物馆内陈列着的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的《中国古代建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