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的七条冷知识
1、意大利有比萨斜塔,上海也有一座比萨斜塔,而且倾斜角度更大,也就是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
2、上海虹口区有个“下海庙”,是当地渔民和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神庙。
3、上海简称为“申”或者“沪”。在古代时“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把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上海就在松江口处呈喇叭形的海湾成“沪渎”后来又改为“沪”,而“申”是因为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邑。
4、“印度阿三”这个外号其实是从上海租界传出的,因为那时候在租界里印度人多是充当保安维持治安,由于他们的巡捕制服上有三道杠,于是上海人就叫他们为“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租界里,洋人是老大,华捕是老二,而印度人专门指挥交通和守门的,所以被称为“印度阿三”。
5、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6、崇明岛并不都是上海的,有些是属于江苏省的。
7、上海最长的马路是沪太路,足足有38.5公里。
关于上海的七条冷知识
1、上海人对女儿很好,会买房买车给女儿。
2、上海不都是高楼大厦,其实有很多农村。
3、上海各街道道路几乎以各省份地区名字命名,但是没有安徽路。
4、上海和平饭店真的很贵,进去要看看口袋够不够钱。
5、上海是“魔都”,这个词一开始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小说《魔都》,他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
6、民国时期,棉花以5496票选上为上海市花,而现在的上海市花是白玉兰。
7、上海城隍庙豫园内有一个九曲桥,这里有十五个弯,而且每个弯度不一样,弯曲处石板上还有一朵季节性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