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宰相办公的地方
在清人关后,仍沿明制,以内阁总理政务。内阁大学士官至一品,位尊权重。于是,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设一个军机处,内阁大权渐为所夺。
清代内阁办公的地方是宫内的文华殿和武英殿。
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因用兵青海,乃于保和殿西北角之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命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等密办军需事宜,赞襄机务,,十年三月,用兵西北,又改军机房为“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的工作,其初只限于军事范围,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参预机事,商决大政的国家决策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无定员,均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特旨召人。
军机大臣以下设军机章京若干人,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政务。军机章京分为二班,每班满、汉各八人,设领班、帮领班各一人。为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军机处一律不许使用书吏办事,这在当时各级机关中是比较特殊的。
清朝宰相办公的地方
清朝没有设置宰相一职,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美誉,官居正一品。因此,所有的殿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都能被尊称为“中堂”大人。
清朝最初没有设立军机大臣,雍正皇帝首次设置军机处。此后,军机大臣的权力越来越大,超过了殿阁大学士,拥有了宰相的实权。因此,军机大臣通常被被尊称为“中堂”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