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粄子做法
煎粄,做法不复杂,就是把新鲜糯米在水里浸泡一天发酵之后,磨成米粉,然后用糖水搓成米团,再捏成一个个小丸子,下油锅煎炸出来的小食品,在表面一层通常还会粘些花生芝麻的(因为单纯用糯米太过柔软,所以有的人也会拌一些籼米)。客家人做煎粄,大概就如北方人揉面做馒头差不多,不同的是,北方人把馒头当主食,天天做,用的材料是面粉,客家人把煎粄当小吃,偶尔做,用的材料是米粉。根据火候和煎炸的时间,煎出来的粄,有软、硬、酥脆之分,有人喜欢吃柔软的,有人喜欢吃硬实的,有人喜欢吃酥脆的,看各人的爱好和牙齿的水平了。
如果要说有注意事项的话,就是糖水的熬制,并不是随便用糖调成水去搓米团就行的,而是要把糖水盛入大锅或者大煲当中,温火慢慢熬,直到糖水浓稠到“滴水成珠”方可——就是用筷子沾一些糖水,滴入盛了清水的碗中,糖水在清水中形成一粒珠状,不是立马溶于水中的程度。然后,就用这可以“滴水成珠”的糖水,把米粉搓成团。用黄糖水拌的,煎出来的粄,外观颜色会深暗一些;用白糖水拌的,外观则黄亮一些。
煎粄子做法
1、 取一小块硬甜粄洗净,然后切块(因为太急着吃,忘记拍切块的图就直接下锅了 #^_^#)
2、 开小火,锅中放入少量油,晃动煎锅让油沾满锅底,然后把粄放到锅中煎(要常翻面,免得焦了)
3、 煎到发软就好了(本人喜欢吃微焦的,所以煎久了点)
4、 然后用铲子分成小块装盘(别被它表面骗了,不精致却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