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古诗有哪些
一、曹植《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要曹植在七步内作成一首诗,明显是借此迫害他。曹植心里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诗里借咏“萁豆相煎”暗喻曹丕加害于自己。最后两句,表面是感叹豆萁煎豆太不应该,其用心是希望曹丕生出怜悯之情。据说曹丕看了这首诗,面上露出惭愧之色,打消了杀害曹植的念头。
二、陆凯《赠范晔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交情很好,但一在江南,一在长安,无法会面。恰巧有驿使要传递公文去长安,陆凯便托他捎上一枝梅花连同这首诗赠给范晔,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友人的不尽思念和美好祝愿。诗写得自然清淡,感情真挚。
三、孔绍安《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诗的前两句以早秋落叶的飘零比喻游子的浪迹天涯;后两句用拟人手法,说落叶留恋故林,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惓惓深情。全诗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四、虞世南《蝉》
垂纟委饮清露,流响入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蝉的形象十分清高。它身居高处,吸饮的是不染纤尘的清露,又能不依靠外力而把自己的声音传向远方。诗人以赞颂的笔调写蝉,也隐隐流露出他的人生哲学:一个人只要立身高洁,又有真才实学,就毋须外界揄扬,自能声名远播。
五、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两句诗展示了边地苍莽雄浑的风光,后两句诗用隐喻象征手法,说玉门关外没有春风,是怨怪朝廷对边关将士不关心,不给予温暖。此诗写景气象壮阔,运思独特新颖,在表达对远征士兵的深切同情时,则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六、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首句写春眠初醒的感觉,二、三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鸟啼声和风雨声,末句写心中之想,由风雨声想到花落,抒发爱春、惜春的感情。诗的语言明白如话,意蕴丰厚,表现了诗人对好景不长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七、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时令及行人的去向,暗含对朋友的羡慕;后两句着力描写诗人送别时所见到的江上景象,含蓄而生动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恋深情。此诗境界阔远,饶有神韵。
八、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的首句描写白帝城的高耸,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伏笔。次句用“千里”和“一日”作悬殊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船行之速的痛快感受。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以轻舟瞬息千里的速度衬托遇赦获归时的欢愉心情。全诗气势奔放,笔调轻快。
九、张旭《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似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春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巧妙地诱导客人留下来。此诗把写景、抒情、说理融在一起,婉转跌宕,语浅情深。
十、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铺排描写了四种景象:黄莺在青翠的柳树丛中鸣叫,白鹭向万里碧空飞去,西岭上积聚着千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着即将起航的万里行船。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明丽清新、层次分明的图画,寄托了诗人欢悦轻快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的古诗有哪些
有很多,我按照自己思路整理几个供参考。
1、《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