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乐的特点和起源是什么
关于清商乐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源于古代的商歌,《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清,商也;浊,宫也” 所以商歌就有清商之意;另一说清商处于汉代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清调以商为主,举清商以代表三调,故称清商三调。汉代的平调,清调是周代房中乐的遗声,清商乐传至唐代尚存周曲《白雪》,可见清商乐的渊源。清商乐源远流长,不断吸取汉族民间乐舞的滋养,代有新作,被认为是华夏正声的主流。《清商乐》在曹魏的时候非常兴盛,曹操的儿子帝王都迷好清商乐舞。曹操、曹丕、曹植等依照清商三调的乐曲节奏填写了很多可以歌舞的诗歌。《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乃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魏时期的诗歌创作,在乐府歌诗的影响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商乐》包罗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展越来越扩大了,即包括“中原旧曲”又包括江南新发展的“新声”。《魏书·乐志》说:初高祖(孝文帝)讨淮汉(公园493年),世宗(宣武帝)定寿春,始收其所传中原旧曲《明君》《圣主》《鞞舞曲》、《公莫》《巾舞曲》《白鸠》《拂舞曲》之属;及江南吴歌,荆楚之声,总谓之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