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说法的由来是什么
是蟾宫折桂
【释 义】
蟾宫: 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 处】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即月亮之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折桂”说法的由来是什么
折桂、夺魁、状元
折桂
拼音:[zhé guì]
基本解释:晋代郤诜策对名列第一,自称是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来就称科举考试得中为折桂:欣喜故人先折桂。
夺魁
拼音:[duó kuí]
基本解释:指夺冠,取得第一。
状元
拼音:[zhuàng yuán]
基本解释: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比喻一定范围内成绩最好的:状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