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典故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个直道而行的人,他的父亲偷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们家乡直者与你们这有所不同,父亲会矫正儿子的错误,儿子会矫正父亲的错误,通过矫正使人改正错误也就是直了。”
【学而思】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实则是叶公的政治主张,叶公主张法治,大义灭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父子之间相互矫正错误,这是儒家提倡的教化,是德治。
【知识扩展】
“直躬者,其父攘养”是一个寓言故事,有很多人不同的版本,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根据民间传说加以改编而成的。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典故
意思是捡到了无主的羊,便把羊据为己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rǎnɡ)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攘(rǎnɡ)羊:别人的羊跑到了你家,或者捡到了无主的羊,便把羊据为己有,也是我们常说的“拾金而昧”,并不是说去偷羊。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一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的父亲把别人走丢了的羊藏起来据为己有,后来别人找来了,他便出来据实作证。”孔子说:“我们家乡的直道与你们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道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