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自左传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自左传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自左传

仁者无敌,汉语成语。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词语解释: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仁人无敌于天下 出自左传

“仁人无敌于天下”出自有“孔孟”之称的孟子《孟子·尽心下》,和现在所说的“仁者无敌”一个意思。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更是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还被元庭追封为“亚圣”,他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