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行路难和将近酒两诗之间有什么关联

行路难和将近酒两诗之间有什么关联

行路难和将近酒两诗之间有什么关联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 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辚辚:车行之声。萧萧:马嘶之声。耶娘妻子:爹娘和妻子儿女。走:跑着。干:冲犯。里正:里长,大概管一百户人家。武皇:汉武帝。这是借古讽今的表达,此处指唐玄宗。山东:华山以东。“禾生”句:意指庄稼种得不好。秦兵:和后面的“关西卒”都是指被征调的士兵籍贯。县官:指官府、国家。信:的确。青海头:青海湖边,即与吐蕃经常发生战事的地方。

入选理由:

唐代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反映现实,反映民间疾苦,几乎是实录一样的写作,使本诗成为现实主义名篇。

诗词赏析 中唐白居易等诗人提倡写新乐府诗,就是学习杜甫的“即事名篇”的写作形式和精神,本篇就是“即事名篇”的代表作。所谓即事名篇,就是不同于旧乐府诗的标题方式,写什么内容,标题就要和它有关,或者说标题要概括内容。旧乐府诗的标题只是一个记号而已。本篇叫《兵车行》,当然内容就与出兵打仗有关。“行”是歌、曲的意思,不是出行的行,是旧乐府诗常用的标题标志。旧乐府诗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内容的,所以这里也用“行”字继承传统。

这首诗歌的内容很好懂。诗人借一名出征打仗的士兵和过路人的对话,叙述了人民经受战争灾难的痛苦:上前线的亲人离别时那撕肝裂肺的哭声,从少年时就开始的无休止地出征,数不清的人死在沙场,许多村庄变成了荒芜废墟,只剩下一些寡妇勉强在耕种,但根本难以交纳官家的租税。男子又上前线了,不知有多少人死去了,旧鬼都还冤魂不散,新鬼又要哀伤地哭冤了。

诗人以人哭开头,以鬼哭结尾,从人间到阴间,既是现实主义,又点缀着一点浪漫主义,愈发凄哀动人。既有叙述,又有记言问答,叙事角度转换自然,最符合纪实文学的风格。还有一个写作方面的包装,即诗人借古讽今、指东道西的表达。诗写于杨国忠当权的天宝后期(大概是天宝十一年),

杜甫出行诗

丽人行

唐代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是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