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必自迩什么意思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解释: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译文:“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语出《中庸》,意思是登高一定要从低的地方开始,远行一定要从近的地方起步。
昭示人们干事创业既要有“登高”、“行远”的目标,志存高远,敢想敢干;又要自“卑”处、“迩”处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古语精炼,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和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时代精神。”成语例子:苏雪林《玉溪诗迷·引论》:“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意思。”
行远必自迩什么意思
意思: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行”,普通话读音为háng,xíng。“行”的基本含义为行列,如字里行间、罗列成行;引申含义为某些营业所,如银行、商行。
在日常使用中,“行”常做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如如泪下两行。
“行”,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为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十字路口。后来逐渐见于金文、楚系简帛、秦朝小篆、秦系简牍,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