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原文及译文
原文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译文:
北宋有一个人叫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他熟读经史,尤其对《易经》极有研究。
后来,邵雍隐居在洛中,刚刚到洛中居住时,因为贫困,居住简陋,住的是破破烂烂的茅草房,不能遮风挡雨,不蔽风雨。
而且,他还得亲自上山砍柴,自己动手烧火做饭,侍奉父母。
尽管常常断炊,日子过得很艰难,但邵雍却安贫乐道、怡然自得,感到很快乐,别人不能看清他快乐的秘密所在。
到为父母守丧的时候,哀痛损己完全合乎礼仪。
当时的名臣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许多贤能的人也先后退居洛中,都很敬重邵雍,常与邵雍来往,互相一起串门游览。
他们敬重邵雍的学识,为他买下一座庄园(宅院)。
邵雍年年按季节亲自耕种收获,仅仅能自给自足,勉强温饱。
他还将自己的宅院起名为“安乐窝”,而且自称为“安乐先生”(自号安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