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典故
典故比较多,这里仅列举其中几个:
庄子思故: 庄子对他的朋友惠施说,有一个大木罐,空的却先裂开。惠施问其缘故,庄子说:“用火烤木罐中的水,烤得较慢,则罐中水不能温,不能温则不能容物,所以易裂。”(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孔子改错: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学生到郊外散步。他们来到一个叫汤泉的地方,泉水从山间倾泻下来,流到平地上就积成了浅水池。一行人在池中洗了洗手和脚,觉得格外清爽。 孔子坐到池边,观看着山水和泉水。这时候,颜渊给孔子背诵了一段书。 子曰:“赐也贤乎哉?我则不足也。回也其庶乎?” 颜渊道:“回也敢问?” 曰:“吾与女弗如也。” 子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论德不贵,功不贵。” 子曰:“女奚不焉?” 曰:“成矣。” 子曰:“弗如?” 举前而示之。 夫子又叹了口气道:“弗如也一莫知也呼矣。” 子曰:“赐也听女乎?” 颜渊曰:“敢问何谓也?” 子曰:“言外有德者必有外物接着他。” (出自《孔子家语·致思》)
以上这些典故都表明了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动。
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典故
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