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两和2的区别

两和2的区别

两和2的区别

èr

【数】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周南》与《召南》借指淑女与君子相配);二星(银子二钱。星,秤杆上的记数点);二天(再嫁;嫁二夫)

百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十时对二十的省称。如:一百二

千位数后接着整数二百时对二百的省称。如:八千二

万位数后接着整数二千时对二千的省称。如:四万二

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二手(副手,二把手);二尹(知县副职县丞的别称);二舍(二公子,二少爷。舍:舍人。原为官名,后用以称显贵人家子弟);二甲(殿试的第二等);二门(指大门内的一道总门)

èr

【形】

两样;有区别。如:二屋里(另住一处。比喻说话岔了道);二价(异议)

不专一;不忠诚。如:有二心;二四(放肆,胡作非为);二三(三心二意)

liǎng

【量】

(会意。从一,两平分。两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liang,aunitofweight〗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two〗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usedforbuses,carts,etc.〗

武王戎车三百两。——《书·牧誓·序》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诗·召南·鹊巢》

liǎng

【数】

二〖two〗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两,犹耦也。”

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史记·陈涉世家》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两军人马。——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两个人;两扇门;两夫妻;两头猪;两没(两者一起死亡);两肉(两只牛);两替(两批);两考(官吏的两次考绩);两榜(明清以会试(考进士)为甲榜,乡试(考举人)为乙榜,由举人考中进士,叫两榜进士,简称“两榜”)

双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both;either;mutual〗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三国志·魏志》

两儿齐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两股战战。

两鬓苍苍。——唐·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两袒(袒露双肩,女子兼适两夫家);两珥(指日、月两旁的光晕);两阵(亦两阵。交战的双方所布列的阵势);两握(指双拳);两视(同时看两件事物);两雄(两者一起强大);两仪(指天地);两交婚(两家的儿女相互娶嫁为婚)

表示不定数,多与“一”或“三”前后连用,义为少量〖some;afew〗

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拨弦三两声。——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两言(三言两语)

liǎng

【副】

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both(sides);either;mutual〗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又如:两兼(兼具两方面);两礼(双方免礼);两誉(夸奖双方);两让(双方各自责让)

liǎng

【动】

等同;比并〖equal〗

御下,两马,掉鞅。——《左传》

又如:两大(两者并大);两帝(两个天子并立);两当(两者相当)

liǎ

【数】

(形声。从人,两声。本义:两个)

同本义〖two〗。如:咱俩;这种扣子一毛俩

几个(泛指少数)〖several;afew;some〗。如:给他俩钱儿

另见liǎng注意:“俩”后面不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

liǎng

——见“伎俩”(jìliǎng)

另见li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