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石鼓文为什么叫石鼓文

石鼓文为什么叫石鼓文

石鼓文为什么叫石鼓文

1、时期不同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小篆也称“秦篆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

2、特点不同

石鼓文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

篆文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3、所处发展时期不同

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绪延至秦汉。

篆文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扩展资料

“书家第一法则”的石鼓文

被称为“书家第一法则”的石鼓文,在文字史、书法史、金石学史甚至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如果说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原点,那么石鼓文就是关键节点。

石鼓文主要记载了秦国君臣率领士兵进行渔猎、修路、植树、祭祀等活动,由此可见秦国创业之时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学界多认为这是一种勒石纪功的形式,“镌功勒成告万世”。其实这在亚欧古典文明中比较常见,诸多部族或帝国多以刻石达到宣传威严之效果。

石鼓文皆被环刻于鼓腰,一鼓一篇,在章法布局和书写风格上很有秩序和原则,排列整齐,分布均衡,对称呼应,开合有度,气势壮阔,雄浑古朴。

从字体构形上来说,作为秦系文字演化发展的关键枢纽,石鼓文多用“圆笔”篆法,粗细均匀,变化灵活,逐渐使汉字形式秩序化、形体固定化、部件符号化、书写规范化。

它上承西周晚期金文如《虢季子白盘》铭文典雅整饬的风格,下启秦朝小篆如秦刻石圆健严谨的色彩,可谓秦系文字迈向“书同文”历史进程中的过渡阶段和重要一环。因此,石鼓文又被称为“仓颉之嗣,小篆之祖”,这自然也使之自出土之日起就引起书法家的重视。

韩愈作《石鼓歌》赞其书法之美:“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他还提到张籍的拓本,“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可见石鼓文在唐代就被拓印,但目前所见最早拓本是日藏宋拓。

集大篆之大成,开小篆之先声,石鼓文清朗古朴且浑厚严谨,又不乏遒丽之姿,引起不少书法家如朱耷、邓石如、傅山、杨沂孙、吴昌硕等人的纷纷临摹,其中以吴昌硕成就最为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