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词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词

辛弃疾最好的四首词

最好的四首词,如下:

1、辛词第1首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无愧于辛词“压卷之作”的称号。

此词作于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之时,虽然他文武兼备,智勇双全,渴望报效国家,可惜长期得不到朝廷重用,所以写此词抒发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壮志难酬之情。

此词打破常规,构思精巧,先扬后抑,对比强烈。前面写得越是波澜壮阔、酣畅淋漓,后面的“可怜白发生”越是愁苦和无奈,词龙写词手法之高,令人赞叹。

2、辛词第2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是一首很经典的怀古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毫无疑问也无愧于辛词“压卷之作”的美称。

这首词用典准确,写得波澜壮阔。上阕通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胡虏的刘裕,表达自己要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的决心。下阕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通过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反对冒进误国的坚定立场。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暗含爱国深情和对国事的隐忧,不愧为一代爱国词人。

3、辛词第3首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情感很强烈,无愧于辛词“压卷之作”称号。

这首词写于公元1176年,当时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他途经造口时登郁孤台远望,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满是爱国忧思的佳作。

此词上阕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阕借景生情,抒发愁苦之情,情景交融,令人感慨万千。

此词表达出辛弃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壮志难酬、不被重用的愁闷,但全篇并无牢骚和壮怀激烈之词,反而不瘟不火,含蓄委婉地表达出爱国情怀,真是一篇词中佳作。

4、辛词第4首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上阕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景,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寻觅自己的意中人之情景。

全篇构思精妙,用语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尤其以尾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精彩,意境深远,被王国维评为“人生之三境界”之第三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