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木石情缘 典故

木石情缘 典故

木石情缘 典故

木石情缘——宝黛之恋其实是对人性中真情的守望与追求。

现在我们常常会用“金玉良缘”来形容一段美好的恋情。但其实最真挚淳朴的爱应该是“木石情缘”。

在书中的第二个神话故事里,灵石先是化身成为赤霞宫神瑛侍者,然后每日以甘露灌溉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日久天长,绛珠草得以脱胎幻成人形。后因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恩,便也跟他一起下世成人,于是便引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恨缠绵的动人故事。

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的前身,而绛珠仙子则是林黛玉的前身。起初神瑛侍者在浇灌绛珠仙草时,并未想到回报,这就说明爱情本身是奉献而非索取,另外,草木、玉石皆是自然之物,也暗示了爱情原本是出于自然的,也符合人的本性。

然而如此质朴的木石情缘,最终演化成了悲剧,这是由于林黛玉是宝玉的知音人,他们两个有着共同的叛逆意识,所以林黛玉本身的思想也是不为贾府统治者所接受的。而薛宝钗的贤良淑德则是典型的封建社会里的淑女形象,十分符合贾府的择偶标准,在那个父母之命的封建大家族里,薛宝钗无论从言行举止,还是家庭背景,都是贾府想要联姻的首选之人。最后,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因林黛玉病逝,贾宝玉出家,薛宝钗独守空房的悲惨结局而告终。

很多人都为这样的结局唏嘘不已,认为既然贾宝玉跟薛宝钗之间也是一场金玉良缘,为何不能继续?这里就体现了贾宝玉在追求爱情理想时的纯粹性和对世俗的反叛意识了。这个为以情为重,崇尚自由的贾宝玉,在面对失去挚爱的痛苦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这个世界告别。黛玉终其一生,期待了一场毫无希望的爱情,宝钗也空守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婚姻。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下一个叛逆者的悲惨结局,而后者反映了一个处处合乎礼教但却失去自我的人的悲哀,对于宝玉最后也验证了开篇所提到的“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