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才子雅称

古代才子雅称

古代才子雅称

才子的雅称有很多,比如:秀才,登科状元,及第等。才子:指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才华出众,而且非常善于写作。见《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齐圣广渊,明允诚笃,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引证解释:

1、古称德才兼备的人。《史记·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2、多指有才华的人。晋·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唐·朱庆馀《送窦秀才》诗:“江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有一秀才,姓沈名灿若,年方二十岁,是嘉兴有名才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才子佳人,难得聚会。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何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这人是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比如一个男人家,满腹的文章,去做贼,难道那王法看他是个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了不成?”3、方言。刚才。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你才子发昏的,若不是老猪救你啊,已此了帐了,还不谢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