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椿头的种植技术
1、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刺嫩芽种子用40℃温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拌入沙子,放在8℃左右的地方,经30天后,温度再上升13℃左右。在处理过程中,经常保持沙子湿润,每隔7天左右翻1次。裂口率达到1/3时即可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宜。由于刺嫩芽喜温暖环境,播种育苗的苗床如土质疏松湿润,又面向阳光,则出苗比较整齐,出苗后注意浇水、除草和加强追肥管理,当年株高能达20厘米以上。再培育1年即可移栽。
(2)分株繁殖。
刺嫩芽的根水平生长,肉质发达,地上植株被砍去时,有很强的萌能力。利用这一特征,在春季萌芽前,将植株周围的根切断,就会自然萌发形成一些新植株。
(3)扦插繁殖。
利用扦插繁殖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是从山野林地挖取野生刺嫩芽的根条,剪成15厘米,扦插后覆盖稻草保湿。30-40天开始萌芽,到当年秋季株高至少可达50厘米以上,采取这种方法成活率高。
2、露地栽培
(1)选地。选择日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作成1.8-2米宽的畦,并施足底肥。
(2)移栽。移栽在秋季落叶后至第二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按株距0.7-0.9米,每亩栽苗400~500株。
(3)后期管理
在栽植的当年,由于苗较小,要注意控制杂草和干旱。第二年后可采收嫩芽,采收后要及时修剪。修剪的方法是将采完芽的萌条,从地面20-25厘米处剪去(留芽5-6个),4-5年以后,随着植株长势下降,应及时更新。更新方法是早春把老株周围的根切断,促使断根萌藥形成幼株,在收芽结束后,将老株贴地面砍掉。
(4)病虫害防治。
刺嫩芽在春季有身虫危害,夏季有云斑天牛咬食叶片。栽培的刺嫩芽病害主要为立枯病,表现为新梢失去生气,数日之内叶柄和叶片急速萎缩,靠近地面处和根部的表皮内组织水浸状和淡褐色至黑色的软化腐烂状。对立枯病的防治,建园时应避开排水不良的地块,在园地周围挖好排水沟,栽植无病株苗。对于疮痂病,可于春季萌芽前,喷五氯酚钠500倍加用石灰硫黄剂20倍液于全株,以进行预防。对白纹羽病,主要是避开可能的发病地块,栽苗时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根和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