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为什么唐朝以肥为美

为什么唐朝以肥为美

为什么唐朝以肥为美

个人认为,唐朝以“肥”为美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谬传!!

当然,不排除在唐代的全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裕,再加上唐代开放的特征,稍有肉感的女子在穿衣打扮上更显性感,所以体态丰腴的美貌女子渐渐成为主流的可能性。

但其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种丰满之美,离“肥胖”二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为什么说呢?可以看看下面的分析:

站在现代的视角,如果我们想要去了解一千多年前唐代普遍的美女形象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从当时所流传下来的文献、画作、诗词等历史资料中去寻找答案。

先看看文献中对于唐代美人的描写

一说到盛唐时期出了名的美人,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杨玉环了!

当然,盛唐除了杨玉环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美女呢?肯定是有的。

在这里我们就以当时唐玄宗最为宠爱的两位妃子——杨贵妃与梅妃来加以分析。

据文献中对于两位妃子的描述:梅妃清瘦俏丽如梅、玉环丰腴艳美如出水芙蓉!!

很明显,当时的唐代,像梅妃这种清瘦女子也一样符合当时的审美,至于杨玉环,其所表现的更多是一种丰满而性感之美,而非很多人所误传的那样“肥美”。

另外,唐玄宗曾为太子选妃,并命高力士派人挑选民间美女,最后结果就是:“细长白晳者”五人以赐太子!

可见,当时选美的标准还是以身材纤细高挑、皮肤白皙为主!

再看看唐代画作中所展现的美人形象

在文成公文入藏和亲之时,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就以此做画《步辇图》。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观摩此图会发现,其中女子身材大多修长纤细,而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肥美”。

另外,著名的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中,女子虽大多丰腴,但也毫无肥胖之态。

而且不要忘记,《簪花仕女图》的创作背景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其更多的是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而作的宣传工具!

最后通过唐代诗词了解唐代民间审美

其实不管是唐代贵妃的形象还是流传画作,其所表现的基本都是当时达官贵人们的生活与模样。要想真正了解当时民间大从的审美,其实从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去寻找答案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唐代诗人李贺《将进酒》“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唐代诗人刘希夷《公子行》“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秋千细腰女,摇曳逐风斜。”

唐代诗人陆龟蒙《婕妤怨》“后宫多窈窕,日日学新声。”

.........................无不体现了当时民间对于美女纤细身材的审美!

而反观表现唐代以“肥”为美的诗句则少之又少,偶尔有之也仅仅停留在丰腴、性感的程度,与“肥”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