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古代的官道是由什么修成的

古代的官道是由什么修成的

古代的官道是由什么修成的

关北的古官道一般由石块、石条铺成,有的道段则由裸露的岩石自然形成。穿过村庄和村庄附近的街面则更讲究些,都由石板、卵石铺成。铺成的卵石路的还会铺出各种吉祥的图纹,极少有泥巴路,在官道上,最忌泥巴路,泥巴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泥浆”,更严重的是,行走的多是“扁担”(挑担人),倘若滑倒,不慎跌跤闪腰,后果不堪设想。

官道的筑建养护,官府起主导作用,当地民众积极响应,合力筹建。有的地方,官吏主动拿出自己的薪俸,号召民众出资建道建亭。其次是地方缙绅、富户,即便是地方官吏倡议建路,其建设资金和以后的维持经费也常常是有赖于社会捐助。据《井冈山志》记载,井冈山的朱砂冲至茨坪的古官道就是当地富户捐资筑建的。他们大多捐出田地作官道的建设养护的资金,这种田地,俗称“路田”。

还有就是普通民众,“修路铺桥做好事”是官北的传统,在地方精英的带领下,乡民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为地方修路铺桥贡献绵薄之力。虽然他们力量有限,但积少成多。由一两位士绅牵头,一族群众共同捐资,是官北官道募资最常见的形式,僧人捐资筑道的传统一直未曾中断。为道路、桥梁、茶亭捐资的姓名、资金均以石碑刻文记载,如今,我们在有些茶亭的墙上嵌入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