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个词是谁先提出来的
最早的与空间有关的概念是老子提出的。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德经》第五章)他把天地之间的“空间”比喻成为一个大风箱,其间并不空,充满着“气”。魏国杂家尸佼首先使用“宇宙”这个词,并最先给出宇宙 明确定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尸子》卷下)这里的宇就是空间,宙是时间。《庄子》中也有关于宇宙的定义:“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杂篇·桑庚楚)意思是说,宇是实在的和无所不在的,宙有长短,可以计量,但无始终.这里的“无乎处”和“无本剽”也说明了时空的无限属性。
墨家也给了时间与空间的严格定义:“久,弥异时也”;“合古今旦莫”。“宇,弥异所也”;“东西家南北”。其中的“弥”就是遍及的意思,“家”近乎“中”,即把我们自己的“家”当作相对四个方向的初始原点.墨家的定义也是一个非常通俗的好定义。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联系,《管子》中说得很明确,它有一个篇目叫作“宙合”(其中的“合”就相当于“宇”),明确地说明了二者的关系。其中讲到:“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又)橐天地”。意思是,天地包裹着万物,而天地又包裹在宙合之内。《管子》中的“宙合”比老子的“天地”层次也多了一些,内容也更丰富了。《管子》还进一步对其意义作了引申:“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后来,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将宙合之意作了有益的推广。“《管子》曰‘宙合’,谓宙合宇也,灼然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物理小识》卷2)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中,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