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仁爱比兼爱好的例子

仁爱比兼爱好的例子

仁爱比兼爱好的例子

首先孔墨二人的“爱”各自的内涵不同。孔子“仁爱”思想强调“忠恕”之道,爱人从积极的角度来讲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从消极的角度来讲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利他”,如果利己和利他之间产生冲突,则选择利他。这种利他之爱并非一视同仁,而是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亲疏程度依次递减,由爱父母推至爱所有人,而产生不同的等级,所谓“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的“兼爱”虽然也强调“利他”,但其内涵并非纯粹大公无私的利他,墨子是要同时兼顾爱人与爱己,他认为在爱他人的同时也能使他人爱自己,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的“兼相爱”。墨子并没有设定当爱他人和爱自己产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的情况。这种“兼爱”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墨子主张爱人应该“远施周遍”,这种一视同仁的爱被儒家批判为扰乱人伦秩序的“无父”乱象。

其次儒墨实现各自之“爱”的方式不同。孔子主张实现“仁爱”需要通过主体以“克己复礼,修齐治平”的途径来实现,即通过个人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就可以实现仁爱。墨子反对儒家通过“礼”来实现仁爱,他认为“礼”空洞无物没有实际效果,即“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因此他主张对兼爱有实际意义的利益来实现仁爱,即“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中堂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