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十九桥位置
肇庆府城①东南羚羊山(又称峡山)山麓沿江边修筑的羚羊峡古道,最早是由纤夫踩踏而成,历经明、清和民国初年多次重修,是明代以来进出端州的陆上通道,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才彻底荒废。2016年,这条古道被重新修整,以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徒步。
羚羊峡峙西江浔
“交广咽喉路,中流见峡迎。果然天设险,不似地空平。”这是清代初年“岭南三大家”之一的著名诗人梁佩兰在《羚羊峡》一诗中描写山高狭窄而地势险要的西江羚羊峡的诗句。
②
羚羊峡西口曾有一座建于南朝萧梁时期(502—557)的峡山古寺,唐末被毁,明末重建,至清朝嘉庆年间颓败。清康熙十二年(1673),在肇庆知府史树骏主持编纂的《肇庆府志》中,峡山寺被列为端州八景之一,称“峡山刹胜”。唐代御史大夫裴铏著的《孙恪传》记载有发生在端州峡山寺的归猿故事,讲述了峡山寺僧人所养的猿,脖子上戴着碧玉环,于唐开元年间被高力士用帛换走带往洛阳献给皇帝,“安史之乱”时逃出宫外变形为袁姓美女,于广德年间与落第秀才孙恪结婚。十几年后,孙恪被推荐到岭南的南康州③做经略判官,携全家南下到端州时拜访峡山寺,袁氏把碧玉环归还僧人,还原为老猿回归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