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在古诗中的象征
子规凄苦、哀伤、离别、愁苦的象征意义主要源自于它的鸣叫,它那“惯作悲啼”的鸣叫,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自唐代以后,子规鸟就被汉族称为“冤禽”、“悲鸟”、“怨鸟”,无数文人墨客为其吟咏诉冤。天长日久,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惋、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
二、子规象征哀怨、思念、思归
蜀国的一个君王退位后归隐深山,结果在归隐深山时不幸的是听到国家灭亡,这位君主很伤心选择了自杀,传说死后这位君主由于其高洁的灵魂化成杜鹃鸟,每一年在春天快要过去的时候都会啼叫,直到口中滴出血来依旧在叫。声音极其悲切的,后来诗人就用杜鹃的声音表达亡国之思,以及悲苦和哀怨的一种情绪。
三、子规象征劝农、知时、勤劳
春末夏初,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者“早种包谷、早种包谷”的叫声,这其实就是子规的叫声,因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尤其在黄河流域、华北华中、东北西北,子规的象征就含有劝农、知时、勤劳等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