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王氏由来
亦为姬姓传人,据说其始姐是战国时期的魏公子无忌。秦灭六国之后,无忌的子孙逃至泰山,始以王为姓。西汉时,泰山王姓被迁至霸陵(今陕西西安东北),因此地属京兆尹,后来便被称为京兆王氏。
凤阁王家世居京兆郡霸城县(一作霸陵,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后徙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咸阳凤歧原(今陕西咸阳市一带)、汲郡(今河南卫辉市)等地。凤阁王家起于汉宣帝时济南太宋王贤。王贤是魏公子无忌玄孙,祖卑子,始姓王氏。卑子九世孙遵,后汉河南尹。遵生鲂,鲂生某,某生景,景生均。均后八世,衰落不显,至北朝,有同州刺史王罴,追随宇文恭任骠骑大将军,进位柱国,生三子:谟、轨、文楷。谟袭爵,轨仕隋官至东郡通守,文楷官起部郎。王罴孙王述在帮助杨坚代周建隋中立有大功,被授予军职。其后,京兆王氏族人在隋唐两代显示出了超人的文韬武略,名人辈出。在从唐朝建立到大中年间的200多年中,京兆王氏家庭有18人登进士科,30多人登台省之位。唐玄宗年间,这个家庭中有3人曾任凤阁舍人,故京兆王氏之被称为凤阁王家。随着唐王朝的消亡,京兆王氏也渐渐销声匿迹。
与凤阁王家同源,后汉河南尹王遵十一世孙直也世居京兆,官至瓜州刺史,子孙亦贵显唐代。其中有名王德真者,是其孙,在高宗和武后时两任宰相。《新唐书宰相系表》说,王姓在唐代,最著名的有三支:一曰琅邪王氏,二曰太原王氏,三曰京兆王氏。这实际上是为当时的王姓家族排座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