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山川的别称和雅称

山川的别称和雅称

山川的别称和雅称

岑岭

高山。晋木华《海赋》“岑岭飞腾而反覆,五岳鼓舞而相磓。”张铣注“岑岭,山也。言波浪如山飞腾,上下反覆。”唐皎然《答俞校书冬夜》“遥得四明心,何须蹈岑岭。”

崇阿

高山。晋谢万《兰亭》“肆眺崇阿,寓目高林。”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明刘基《黄华一首送叶师仁省兄还括苍》“瞻彼崇阿,维云茫茫。”

崇丘

高山。晋陆机《赴洛道中作》“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唐韩愈《南山》“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明刘基《吊泰不华元帅赋》“莽莽崇丘阒无人兮,天高听遐。”

崇山

高山。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晋陆机《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郁嵯峨。”

崔嵬

本有石头的土山,后泛指高山。宋辛弃疾《沁园春·有美人兮》“觉来西望崔嵬,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嵽嵲

高峻的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明杨慎《景川曹侯庙碑记》“刬险为平,通夷达华,航鲸波而梯鸟道,去嵽嵲而就夷庚。”清顾我锜《九日登缥缈峰》“指挥云物作几案,呼叱嵽嵲同儿曹。”又高峻。唐韩愈《丰陵行》“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宫闾。”宋苏轼《见和惠泉诗》“泉旁平地衍,泉上山嵽嵲。”

介丘

亦作“介邱”。大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登介丘,不亦恧乎。”《文心雕龙》“歌之以祯瑞,赞之以介邱。”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唐张九龄《东封赦书》“皆用事于介邱,作中于上帝。”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可纪岱岳,宜登介丘。”又微小的土山。介,通“芥”。

峻岑

高山。北齐刘昼《新论·崇学》“故不登峻岑,不知天之高。”唐裴度《蜀丞相诸葛亮祠堂碑铭》“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

峻岭

连绵的高山。晋王羲之《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明刘基《过闽关》“峻岭如弓驿路赊,清溪一带抱水斜。”清徐翔鵾《普安道中》“横穿峻岭几千丈,直下危峰数十盘。”

名山

大山。名,大也。《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郑玄注“名,犹大也。”孙希旦集解“名山,谓五岳也。”唐李白《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晋国名山不可数,恒岳居尊太岳附。”

乔岳

高山。本指泰山,后成泛称。《诗·周颂》“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毛传“乔,高也。高岳,岱宗也。”三国曹植《七启》“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清顾炎武《华下有怀顾推官》“秋风动乔岳,黄叶辞中林。”

崟岌

高险的山。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玄猿绿罴,舔舕崟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

危峤

险峻的山。宋沈与求《石壁寺》“回廊迤迤穿危峤,侧涧涓涓露浅沙。”

嵬岌

高耸的山。唐王湾《奉使登终南山》“常爱南山游,因而尽原隰。数朝至林岭,百仞登嵬岌。”

巘崎

险峻的山。南朝江淹《学梁王兔园赋》“碧山倚巘崎兮,象海水碣石。”

岩岑

高山。清黄景仁《舟中咏怀》“同调闲岩岑,秦越罕投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