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春秋战国称王和称侯区别

春秋战国称王和称侯区别

春秋战国称王和称侯区别

1、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理论上,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叫“王”;而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公”是“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2、春秋战国时期前期,虽然诸侯实力不断扩大,但是还是只有周天子称“王”,齐桓公、晋文公虽然先后称王,但爵位上还是自称“公”;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自此,各诸侯纷纷将自身爵位抬至“王”,不顾周天子的权威。

3、“公”和“王”原本就是身份地位高低的不同。但随着诸侯地位的提升,特别是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两者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诸“公”对“王”已无尊敬,自封爵位,封爵制如同虚设。

五等封爵制虽然分为五种爵位,但是在周天子与各诸侯之间,还是以“公”与“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