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人南迁路线
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
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也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福建
在福建,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一直处于政权分裂和地方割据状态。
这时的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百姓们流离失所,但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政局相对稳定,于是,大批中原百姓南迁来闽。
自永嘉二年(308年)起,中原汉人开始大规模进入福建,入闽的主要八姓,指林、陈、黄、郑、詹、邱、何、胡。
衣冠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一次大融合。
“八姓”入闽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定居在福州地区,使晋安郡的人口激增一倍以上。
乌石山道士井是当时的林姓居住处,黄巷是当时的黄姓居住处;现在还有他们的一些族谱。
这些移民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福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江南
东晋建都江南,大量士族从华北,南下江南一带,在江南落地生根。华北士族南渡,号称侨姓,居首者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汝南袁氏、兰陵萧氏,合称”王、谢、袁、萧”。
尤以王、谢最早追随晋室南迁会稽(今绍兴),因而也得以及时掌握东晋权力中枢。
北方士族则以崔、卢二氏为首,崔、卢因家族庞大,产业过多,几乎无人南移,而后崔、卢在华北较有势力,这也是为何东晋中枢不见”崔卢”二姓的原因。
刘禹锡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世人只知”王谢”而不闻”崔卢”。
此外也有其他士族南渡,如祖逖、苏峻由原本山东迁居至江南;后期的卢循乃由北方的范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