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敢怒而不敢言意思是什么

敢怒而不敢言意思是什么

敢怒而不敢言意思是什么

敢怒而不敢言,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汉语词语,意思是心里愤怒,但迫于压力嘴上不敢明说。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

敢怒而不敢言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敢怒而不敢言,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汉语词语,意思是心里愤怒,但迫于压力嘴上不敢明说。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

敢怒而不敢言释义

心里愤怒,但迫于压力嘴上不敢明说。

敢怒而不敢言出处

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敢怒而不敢言例句

明·施耐庵《水浒》第三回:“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不敢言,只得赔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鲁桓公身在齐国,无可奈何,心中虽然忿恨,却不好发作出来,正是‘敢怒而不敢言’。”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迁被隶卒逼勒,只得将银交付去讫,敢怒而不敢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那 张四 气的眼大大的,敢怒而不敢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二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王毛仲十分惭愧,奈他刚正素著,朝廷所礼敬,无可如何,只得敢怒而不敢言,但与众官饮宴,至晚而散。”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他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所以无所不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敢怒而不敢言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补语、分句;指胸中愤怒不敢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