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殷浩书空意思是什么

殷浩书空意思是什么

殷浩书空意思是什么

殷浩书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殷浩书空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殷浩书空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主谓式,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

殷浩书空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宏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宏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殷浩书空”。

殷浩书空成语典故

公元340年,殷浩被朝廷任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他推辞不掉,只得赴任就职。

当时,东晋的朝政大权掌握在大将军桓温手里。殷浩和桓温不和,两人经常闹矛盾。曾任右参军的王羲之劝说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主动和桓温讲和,但他不肯听从。

不久,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许、兖、青五州军事,统军进取中原,结果在许昌一带被前秦军队所败,第二年又在安徽蒙城一带打了败仗。

桓温乘机上书朝廷对他攻击。结果,他被削职为民,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州)。

殷浩被废为平民后,心中虽然很不高兴,但表面上从来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整天在家读书吟诗,似乎并不把被贬的事放在心上。

但他经常用手指在空中作写字状,并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有人在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了他在空中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并且永远不变。人们这才知道,他是用“咄咄怪事”这四个字,来发泄心中的不平。

过了一段时间,桓温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打算重新起用殷浩,就写了一封信给他,请他出任尚书令,殷浩接信后,决定接受,便提笔给桓温写了封回信。

但由于他过于慎重,在信封中装进取出,取出装进达数十次,最后竟未把写好的信装入封套内,只把一只空信封发了出去。

桓温收到信,发现里面没有信笺,认为殷浩是在捉弄自己,不由十分恼火,便决定不再启用他。

殷浩书空成语运用

殷浩书空成文用法

主谓式,一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 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殷浩书空成语示例

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噫,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主来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