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鄱阳县介绍

鄱阳县介绍

鄱阳县介绍

鄱阳县,古称番(pó)邑、饶州,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县、万年县接壤,东与景德镇市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总面积421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鄱阳县辖1个街道、14个镇,15个乡。2021年,鄱阳县户籍总户数45.69万户,总人口为158.04万人。

鄱阳县有“全国文化戏剧之乡”等荣誉称号,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第二地域大县,著名的国家商品粮、棉、油、猪、鱼基地县,素有“鱼米之乡”、“富饶之州”、“银鄱阳”的美誉,史有“舟车四达”、“百货归墟”之美誉。鄱阳湖因县而得名,鄱阳县是环鄱阳湖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鄱阳湖畔正在建设中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省级AAAA乡村旅游点、29个省级AAA乡村旅游点。

2022年,鄱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1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3.1亿元。

鄱阳县建制沿革

春秋,为楚番邑。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番邑建制为县,改名番县,县治今鄱阳镇。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番县改名番阳县,县治驻县境东部今古县渡镇;西汉“七国之乱”前为庐江国国都及庐江郡郡治。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番阳县改名乡亭。东汉建武元年(25年),易名鄱阳县;建安十五年 (210年) 属鄱阳郡,为郡治,郡县均治今古县渡镇。

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年) 鄱阳县还治今鄱阳镇。

南朝齐,鄱阳郡还治鄱阳县;梁承圣二年 (553年) ,分江州立吴州,领鄱阳郡、州郡同治鄱阳县。

隋,平陈属饶州,为州治;大业初,复为鄱阳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年),为饶州治;天宝元年 (742年) ,为鄱阳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饶州治。

元,为饶州路治。

明,为饶州府治。

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属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浔阳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复属省。民国21年,属江西省第四行政区。

1952年,属上饶专区。

1957年5月,鄱阳县改名为波阳县。

1971年,波阳县属上饶地区。

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波阳县县名恢复为鄱阳县。

2014年5月27日,鄱阳县列入江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鄱阳县行政区划

鄱阳县区划沿革

1983年7月,将波阳县的渔山公社及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管辖。

1984年5月24日,垦殖场设立高家岭乡,响水滩公社分设为响水滩乡、肖家岭乡,设置田畈街镇;

5、月24日,波阳县设置九个区建制。谢家滩区辖石门街乡、谢家滩乡、肖家岭乡;侯家岗区辖侯家岗乡;油墩街区辖银宝湖乡、油墩街乡、湖滨乡、莲山乡、桥头街乡、响水滩乡;田畈街区辖田畈街镇、田畈街乡、柘港乡、金盘岭乡、枧田街乡;高家岭区辖游城乡、珠湖乡、站前乡、高家岭乡;团林区辖四十里街乡、团林乡、磨刀石乡、双港乡;古县渡区辖古县渡乡、昌洲乡、古南乡;凰港区辖凰岗乡、东溪乡、太阳埠乡、神山乡;芦田区辖芦田乡、饶埠乡、桐山乡。三庙前乡、莲湖乡、水上乡为县直辖乡。

1985年4月18日,设立莲花山、莳山、白沙洲、聂家、鸦鹊湖乡。

1986年2月23日,撤销石门街乡,设置石门街镇。

1992年7月27日,撤销水上乡。

1994年11月25日,撤销油墩街乡、谢家滩乡、四十里街乡、古县渡乡、双港乡、饶埠乡,设立油墩街镇、谢家滩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双港镇、饶埠镇。

1999年5月4日,饶丰综合垦殖场改制设立饶丰镇,镇政府驻红土山;乐丰良种繁殖场改制设立乐丰镇,镇政府驻包家。

2000年6月27日,撤销金盘岭乡、高家岭乡、凰岗乡,设立金盘岭镇、高家岭镇、凰岗镇。

2001年12月3日,撤销磨刀石乡,划归鄱阳镇;撤销莳山乡,划归田畈街镇;撤销聂家乡,划归双港镇;撤销站前乡,划归高家岭镇;撤销湖滨乡,划归油墩街镇。

2003年10月21日,撤销东溪乡、太阳埠乡、神山乡,成建制划归凰岗镇管辖;撤销碧山乡,成建制划归田畈街镇管辖。

2006年1月20日,撤销古南乡,成建制划归古县渡镇管辖;撤销桐山乡,成建制划归乐丰镇管辖;撤销县莲山乡、桥头街乡,成建制划归油墩街镇管辖;撤销肖家岭乡,成建制划归响水滩乡管辖。

2015年9月9日,江西省批准,同意在鄱阳镇区域内设立鄱阳县饶州街道,新设立的饶州街道区域面积30平方千米,辖五一路、城隍庙、金山、马鞍山、十八坊、灵芝门、德化桥、广场、鸣山庙、小龙桥、管驿前、大芝路、北关、山水天下、新桥等15个社区,杨梅桥、金家、黄家洲、北关、西门、管驿前等6个村,街道驻五一路社区。鄱阳镇区域面积74.5平方千米,辖城北、白天鹅、中心花园、永兴农贸、激扬桥、大巷口、城东、马家冲、东湖、饶州、湖城等11个居委会,桂中、桂湾、桂湖、道汊、邓家、坽曹、任家、磨刀石、江家岭、芝田、风雨山、角山、小路口、姚公渡、朱家桥等15个村委会,镇政府驻湖城社区。鄱阳县人民政府驻地为鄱阳镇。

鄱阳县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鄱阳县辖1个街道、14个镇,15个乡:饶州街道、鄱阳镇、谢家滩镇、石门街镇、四十里街镇、油墩街镇、田畈街镇、金盘岭镇、高家岭镇、凰岗镇、双港镇、古县渡镇、饶丰镇、乐丰镇、饶埠镇、侯家岗乡、莲花山乡、响水滩乡、枧田街乡、柘港乡、鸦鹊湖乡、银宝湖乡、游城乡、珠湖乡、白沙洲乡、团林乡、昌洲乡、三庙前乡、莲湖乡、芦田乡。另辖:农科所、饶州监狱,县人民政府驻鄱阳镇。

鄱阳县地理环境

鄱阳县位置境域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介于东经116°23′45″—117°06′15″,北纬28°46′26″—29°42′03″之间。北与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县、万年县接壤;东于景德镇市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东西宽71.8千米,南北长90.2千米,总面积4215平方千米。

鄱阳县地形地貌

鄱阳县地处鄱阳湖东岸和黄山南支大洪山余脉交接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分东北部为低山地带、中部地区为丘陵地带,鄱西南地区为滨湖平原地带。主要山峰有三县尖、罗家岭、白马岭、横宅岭、洪水山、洪水岭、鸭子尖、九重尖、人字号、天河山、莲花山、雷打石、大红尖,郭璞尖、芝山、风雨山。境内最高峰雷打石山,位于莲花山乡东南部,海拔746米;最低点境内西部积淤平原位于鄱阳湖滨饶河口、白沙洲至尧山、龙口以西地区,海拔15米左右。

鄱阳县水文

鄱阳县境内大小河流225条,总长2070公里,乐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经鄱阳湖直通长江。

鄱阳县气候

鄱阳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数达2098小时,平均气温在16.9℃—17.7℃,1—2月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为4℃—5℃,极冷最低温度日为-8℃,7—8月份平均气温高达28.8℃—30℃,一年中极端最高温度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为台风雨季带,全年无霜期275天,太阳辐射数为115千卡/平方厘米。

鄱阳县自然资源

鄱阳县水资源

截至2014年,鄱阳县水域面积948.7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2.5%,其中鄱阳湖约有313平方千米水域在该县范围内。有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6.5亿立方米。

鄱阳县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

截至2017年7月,鄱阳县土地总面积达4215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45%。耕地总面积108.02万亩,其中水田81.74万亩,旱地26.28万亩,山地面积234万亩;林地面积14万余公顷,覆盖率达29%。

鄱阳县动物资源

鄱阳县境内有鳜、鲤、鲫、鲢、凤尾鱼、银鱼等鱼类158种,主要分布在西南滨河沿湖地区;两栖类动物9种、其中大鲵、虎纹蛙、青蛙属国家三类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山区和中部湖泊地区;鸟类60余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黑鹤、丹顶鹤、黑颧、朱鹦、鸵鹅、大天鹅、小天鹅、白天鹅、灰天鹅和绿翅鸭、赤麻鸭、琶嘴鸭、中华沙秋鸭,主要分在沿鄱阳湖的莲湖乡、珠湖乡、三庙前乡、乐丰镇、饶丰镇等洲地栖息过冬;哺乳类动物有23种,其中水獭、穿山甲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别分布在珠湖乡水域、凰岗镇山区。

鄱阳县植物资源

鄱阳县境内植物类有高等植物500余种,被子植物500余种,药用植物300余种,分别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带和东北部金盘岭乡、田畈街镇等地区。

鄱阳县矿产资源

鄱阳县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铜、铅、锌、锡、钨、铁、铀、煤、石油、萤石、重晶石、石英岩、黏土、石灰石、瓷土、花岗石17种。其中原生金储量2244千克;石灰石储量1.25亿吨;萤石储量126万吨;石英岩储量1600万吨;瓷土储量46.62万吨;花岗石储量1680万立方米;大理石储量129.7万立方米,其中萤石矿主矿脉长约1000米,矿层厚约10米,属国家大型萤石矿床,可采量63万吨。矿区位于莲花山乡潘村,选矿场设在田畈街镇,年产量5000吨。

鄱阳县人口

2021年末,鄱阳县户籍总户数45.69万户,总人口为158.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96万人,出生率为8.11‰;死亡人口为0.83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1.0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7.47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9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9.0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78%,比2020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鄱阳县政治

鄱阳县委书记:周金明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长:王宗华

鄱阳县经济

鄱阳县综述

2021年,鄱阳县地区生产总值293.14亿元,比2020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53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88.1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31.44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4%、22.8%和5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8万元,名义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1:30.1:44.8。

2021年,鄱阳县财政总收入24.13亿元,比2020年增长1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6亿元,增长7.1%。地方税收收入9.7亿元,增长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7.2%。全县一般预算支出90.07亿元,下降7.3%;重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68亿元,增长14.4%;公共安全支出2.87亿元,增长10.1%;教育支出17.55亿元,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9亿元,增长8.7%;卫生健康支出4.59亿元,下降56.1%;城乡社区支出4.15亿元,下降33.2%;农林水支出完成24.36亿元,增长0.4%。

2021年,鄱阳县固定资产投资比2020年增长1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4.2%,占全部投资的1.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9%,占全部投资的5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1%,占全部投资的46.4%。从投资主要构成看,工业投资增长28.9%,占全部投资的52.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3.5%,占全部投资的18.2%。

2021年,鄱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万元,比2020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万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比2.08:1,比2020年缩小0.09。

鄱阳县第一产业

2021年,鄱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0.4亿元,比2020年增长8.6%。全年油料种植面积54.7千公顷,增长1.6%。其中,油菜籽37.7千公顷,下降0.1%。蔬菜种植面积11.4千公顷,增长3.1%。棉花种植面积0.18千公顷,下降77%。甘蔗种植面积0.77千公顷,增长0.3%。

2021年,鄱阳县油料产量11.4万吨,比2020年增长3.3%,其中,油菜籽7.1万吨,增长1.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3万吨,增长3.4%。棉花产量353吨,下降75.4%。甘蔗产量3.3万吨,增长0.4%。茶叶产量309吨,与2020年持平。园林水果产量2.6万吨,增长2.1%。

鄱阳县第二产业

2021年,鄱阳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0.2亿元,增长52%;实现利润总额13.4亿元,增长87.2%。全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87亿千瓦时,增长14.44%。其中工业用电量6.31亿千瓦时,增长26.9%。工业用电量中,采矿业用电量2900万千瓦时,增长173.5%;制造业用电量4.42亿千瓦时,增长2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1.59亿千瓦时,增长16.7%。

2021年,鄱阳县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83亿元,比2020年增长63.1%;实现利润总额11.32亿元,增长109.7%。

2021年,鄱阳县建筑业总产值82.3亿元,比2020年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5万平方米,增长34.8%,其中新开工面积260.9万平方米,增长7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6万平方米,下降1%。

鄱阳县第三产业

2021年,鄱阳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1.44亿元,比2020年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1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9.9%;金融业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11.3%;房地产业增加值25.22亿元,增长8.8%。

2021年,鄱阳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5亿元,比2020年增长46.6%。

2021年,鄱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3.7亿元,比2020年增长41.5%;其中,住宅投资20.9亿元,增长53.8%。商品房销售面积112.5万平方米,增长4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2.9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63.6亿元,增长29.2%;其中住宅销售额58.9亿元,增长33.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万平方米,比2020年末下降18.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5万平方米,下降11.8%。

2021年,鄱阳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65亿元,比2020年增长17.6%。

2021年,鄱阳县进出口总额5.77亿元,比2020年增长41.4%,其中,出口总额5.44亿元,增长43.4%。新引进省外2000万以上项目36个,完成实际进资71.6亿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854万美元,增长8.9%,完成现汇进资1051万美元。

2021年,鄱阳县邮电业务总量7.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2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32亿元,移动业务总量3.99亿元,联通业务总量7500万元。

2021年,鄱阳县移动电话用户83.9万户,新增15.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0.1万户,新增5万户。

2021年末,鄱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9.04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1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40.14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15.5%,非金融企业存款59.92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2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2.47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3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8.93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20.7%;中长期贷款余额127.32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32.4%;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56.23亿元,比2020年末增长54%。

鄱阳县交通运输

鄱阳县公路

九江至景德镇、景德镇至鹰潭、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过境,其中九景高速公路境内长52.3千米,双向四车道,有田畈街、油墩街2个出口,通往田畈街镇、油墩街镇;景鹰高速境内长34.45千米,双向四车道,有鄱阳、凰岗、金盘岭等3个出口;德昌高速公路境内长约4千米,双向四车道,有珠湖农场1个出口,通往珠湖农场及周边地区。

2021年末,鄱阳县共有公路总里程5289.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条共92.4千米,国道2条共160.4千米,省道6条共182.5千米,县道24条共535.6千米,乡道155条共1147.3千米,村道3171.4千米。

2021年末,鄱阳县机动车(包含摩托车)保有量15.2万辆,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9.4万辆。

鄱阳县铁路

九景衢铁路过境,设鄱阳站。

鄱阳县航运

鄱阳县境内有通航河道2条,总长123千米。航班有县城至鄱阳湖龙口、县城至莲湖乡、县城至昌洲乡、县城至凰岗镇。鄱阳港口码头设在鄱江北岸,县城东门口处,为江西省六大港之一。

2011年,客运量5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81万人千米,货运量164万吨,货运周转量81171万吨千米。运输企业拥有货运船舶162艘,129600吨位;客运船舶3艘、221座位。

鄱阳县社会事业

鄱阳县教育事业

2018年,鄱阳县新建、改建校舍77.6万平方米、运动场103.9万平方米,基本完成鄱阳中学优改工程,化解“大班额”成效显著,补充教师533人,高考二本上线率32.7%,录取清华北大8人、占上饶市50%。

2021年,鄱阳县普通高中招生10728人,在校生35053人,毕业生10555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03人,在校生4248人,毕业生754人。初中学校招生17348人,在校生54567人,毕业生19539人。普通小学招生14446人,在校生100277人,毕业生1741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9人。幼儿园549所,在园幼儿38539人。各类民办学校270所;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学生57049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5.54%,小学净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55.9%,普通高考录取率83.8%。

鄱阳县文化事业

2021年末,鄱阳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5个;艺术表演团体31家;文化馆1个,文化站29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其中,民营博物馆2个;广播电视台1家,无线发射台1座,年末无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

鄱阳县医疗卫生

2021年末,鄱阳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4个(含乡镇卫生院)。其中,公立医院3个(含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防站1个,饶州监狱医院1个,皮防所1个,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机构1家,民营医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医学健康体检中心2家、门诊部6家、个体诊所有46家、村卫生所530家。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民营机构)6763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约2096人,执业护士约2978人。乡(个)医1689人。床位4766张。

鄱阳县社会保障

2021年,鄱阳县城镇新增就业完成496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完成1.44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8.5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2万人;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续保130.76万人,实现常住人口全民参保,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2.86亿元,完成民生任务204.82%,带动就业7887人,支持创业1256人,其中:扶持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家,扶持金额6620万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46%。全年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750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7户。

2021年,鄱阳县学前教育幼儿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1.93万人次;义务教育贫困生生活补助5.28万人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1.53万人次;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学费6875人次;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发放6696人次;中职国家助学金发放976人次;高考入学政府资助1068人次;新生入学助学金918人次。各学段总计资助学生10.41万人次。

鄱阳县历史文化

鄱阳县文物古迹

永福寺塔

永福寺塔,位于鄱阳县城土井巷内,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元至清代曾几次修缮,1978—1988年相继维修、建围墙保护,2002年重建宝珠相轮塔刹。塔高49米,基深106米,砖砌九层八面,为密檐楼阁式空心砖塔。占地面积80平方米,塔身八面有拱券门,基柱枋上有斗拱,造型古雅威武、凝重挺拔。历经十多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2013年5月3日,永福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头山

牛头山位于油墩街镇,是江西省唯一被省文物馆保护的古汉墓,共有99座,俗称“九十九个”,是全国最大的古汉墓群,有“北有兵马俑,南有牛头山”之称。

鄱阳大成殿

2006年12月18日,鄱阳大成殿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淮王府遗址

淮王府遗址,位于鄱阳县饶州街道建设路饶州府文庙大成殿东侧,始建于明朝宣德十年(1436年)。遗址范围东至五一小学,南至人民医院,西至大成殿围墙,北至鄱阳宾馆,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淮王府遗址出土的大量王府专用瓷器与官窑瓷器,对研究明代社会生产和藩王生活有重要价值。

2018年3月9日,淮王府遗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汝砺墓

彭汝砺墓位于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任家村委会东江村药炉山,保护范围:以墓冢中心点为基点,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面积:400平方米。

2018年3月9日,彭汝砺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吴氏宗祠

桥头吴氏宗祠位于上饶市鄱阳县谢家滩镇桥头村委会桥头村,保护范围:以宗祠墙基为界,东向外延伸5米,南向外延伸1.4米,西向外延伸6.5米,北向外延伸10米,面积:3280.42平方米。

2018年3月9日,桥头吴氏宗祠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鄱阳饶河戏

饶河戏,又称饶河调,是赣剧的一支重要流派。她综合江西各大戏剧种的各种声腔,以江西五大河流之一,流经鄱阳县城的饶河命名。是饶河(鄱阳)人在南戏和弋阳腔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发展,变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以板击节的高腔,与乱弹、徽剧、秦腔、昆曲等皮黄声腔溶融揉合,形成的唱腔丰富、剧目众多,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戏剧。

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鄱阳脱胎漆器起步于先秦,历代传承,到晚清有了重大发展与突破。鄱阳脱胎漆器凝固成形脱胎制模工艺,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为中国脱胎漆器制作开辟了先河。鄱阳脱胎漆器的制成要经过造胎、上漆、加金属金口、彩绘、打磨、退光检验等工序。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夹绽胎、皮胎、籘胎等多种。一件脱胎漆器的完成,必须经过模胎、割胎、粘胎等工序,对于大型器具来说,尤为复杂。1915年,鄱阳县漆艺师张席珍制作的“黑退光刻漆贴金帽简”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

鄱阳传统榫卯制造技艺

鄱阳传统木作榫卯制造工艺传承历史源于寺观塔幢与府衙的兴建。西晋时期,鄱阳为江右名埠,宗教兴盛,修寺立观,榫卯技艺日趋成熟;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兴建的永福寺塔(一层斗栱、七层檐廊均为木构)、明代淮王府第(已毁)、清代饶州府文庙大成殿(1065年)、民国时期的莲花寺(1927年)等古建筑都遗存有鄱阳木作榫卯技艺的印记。

鄱阳渔鼓

鄱阳渔鼓有“二下响”和“三下响”两个分派。“二下响”渔鼓是在明末外地传入的道情基础上,经鄱阳艺人,主要是经徐天福、周天润等人的改造发展而成,因乐器只用渔鼓、简板,击奏时发“咯、嘣”二响得名。鄱阳渔鼓“三下响”派大致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系湖北黄梅调演变而成。当时,湖北黄梅艺人帅德化(因他不论什么都会唱,诨名“帅不论”)来鄱阳逃水患卖艺,将“三下响”渔鼓传入鄱阳,因其在渔鼓、简板之外,加入了一面小钹,奏时发出“咯叮咚”三响而得名。

鄱阳渔歌

鄱阳渔歌源远流长,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有宋代杨时的《鄱阳湖观打渔歌》,明代叶兰的《划船歌》,清代徐坤的《东湖采莲曲》,还有清代朱廷瑛的《东湖采菱歌》,以及解放前后广为传唱,由赵南元记录的《四季渔歌》,音调的纯朴、吐字发音的跳进及演唱者真假嗓音的运用,让听者恍若来到浩淼的鄱湖边,看到渔民们正划船打鱼的欢乐景象。

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

鄱阳灌芯糖自西汉创制以来,在历代传承演变过程中,漫长时期的家家户户制作,制作艺人的不断创作改进和发展,工艺逐步趋于完善,并流传到鄱阳周边的乐平、万年、余干、弋阳等县市的部分乡村,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传统食品。2010年6月,鄱阳灌芯糖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鄱阳管驿前晏公庙会

鄱阳管驿前晏公庙立庙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迄今已有630多年历史。庙会活动是明万历年间起始并延续至今,奉祀江西水神“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 以佑风调雨顺、农渔兴旺。庙会主要形式是以道家法事打醮请“水神“祈福求安、渔具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渔俗活动。

鄱阳张王庙会

鄱阳张王庙庙会又称赛神会,始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至清代兴盛,经民间口授心传延续至今。在每年正月初八日举行张王(张巡:公元709-757年)、柳母“出巡”和“省亲”(拜丈母娘年)仪式,十一月初五日举办庙会活动,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信息。

鄱阳瓦屑坝祭祖

鄱阳瓦屑坝位于江西省鄱阳县的莲湖乡(明代称立德乡)、鄱阳湖东北岸的吴家港边。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元末明初时,在“江西填湖广” 的浪潮中,有二百一十余万江西移民从瓦屑坝出发,移民到湖广地区。六百余年来,数以万计的瓦屑坝移民后裔来根祖之乡---瓦屑坝祭祖,形成一种久经不息,长盛不衰的祭祖习俗,延续着中华民族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缅怀先辈的特殊情结。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

鄱阳湖传统渔业生产习俗,据不完全统计,有百种之多。分别隶属网、钩、箔筌、杂特四大类。此外,还有栈湖、开港等鱼事活动;渔歌、渔鼓、渔谚、渔舞、宗教习俗等渔耕文化活动。这些千姿百态的渔业生产习俗,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究其特点,多是家族式传承,地区性沿袭和传播,尤以地区突出。如鄱阳县的管驿前渔村、文龙湾邓家、乐亭王家等都有代代相传并载入族谱的渔具和渔俗。这些闪着智慧之光的渔俗是鄱阳人民从大自然中总结出来并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走过了三千多年,它是湖区人民在这大湖之上写下的一部厚重的文化。

鄱阳县风景名胜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的东岸,湿地公园总面积为36285.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3.5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集湖泊、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等湿地为主体景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而极具代表性的纯自然生态的复合型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景点有白沙洲、香油洲、珠湖渔村、白沙洲观鸟大堤、汉汊湖、乌金汊、龟脑山、壁虎大雁山、斗笠山、竹溪三岛、瓢里山、龙吼山、湿地科学园。

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

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鄱阳县东北部,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整个景区与军民水库及附近的九流村结合为一体,形成了莲花山宗教生态观光带。白云寺位于莲花山山顶的盆地中,周围有五个隆起的小山峰,酷似莲花的“五朵花瓣”,将佛家文化物化到自然景观。有保留完好的江西特色民居以及九流村古老的民居建筑。

鄱阳县著名人物

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一作士衡,东晋大司马。《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有记载。

陶母(243年—318年),陶侃的母亲。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吉中孚,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与卢纶、钱起等齐名。

彭汝砺(1041年—1095年),字器资,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乙巳科状元。

洪迈(1123年—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宰相。

姜夔(1155年—1209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有《白石道人歌曲》。

周伯琦(1298年—1369年),元朝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南海县主簿,后转为翰林修撰。

胡克家(1756年—1816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有《考异》十卷。

彭涛(1913年—1961年),“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工业部部长。

石屏(1934年3月25日—2016年5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K8教练机总设计师。

陈先达(1930—),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鄱阳县城市荣誉

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

2007年6月13日,评选为“首届江西投资环境最佳县”。

2011年,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2012年10月,荣膺“2012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称号。

2014年6月19日,获得“江西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

2015年,荣获2014“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

2017年6月,荣获“江西旅游强县”称号

2018年5月8日,授予“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中国渔俗文化之乡”称号。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19年12月10日,入选“江西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8月,入选2021-2023年度“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21年11月12日,入选“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候选名单”。

2022年12月29日,入选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

2023年7月3日,入选“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